6

浑身是宝的隆德黄芪

2023年03月17日  王敏

黄芪种子繁育基地。

人勤春来早,农事催人忙。3月上旬,万物复苏,一幅幅春种春耕图在隆德县赵楼村黄芪基地徐徐展开,村民们忙着耕地、精选种苗、移栽……田间地头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这里是宁夏中草药黄芪的主产区,如今正值移栽期,人们期待着一阵春风后,能在不远的将来,生来一地宝。

黄芪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贺兰山黄芪种子为蒙古黄芪,一般采用机械覆膜穴播、人工覆膜压砂、机械覆膜滴灌精量穴播和双膜覆盖抗旱保墒四种育苗方式完成育苗,在每年阳历五月份左右播种。在育苗的过程中,最好选择黄砂土地。”赵潇潇说,黄芪是深根植物,故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有排灌条件,无荫蔽,阳光充足的地块。

“黄芪播种时出苗慢,幼苗细弱,要避免强光,在荫蔽的地方容易成活。苗期需经常灌水,勤浇少浇,雨季注意排水……”说起这些,赵潇潇头头是道,这些黄芪在他眼中,都是宝贝。他介绍说,黄芪的采收时间一般为秋末冬初。采收后,经过简单的产地初加工,经过切片处理后,再按照专门的黄芪泡制规范,才能进入中医药的临床使用。

对此,李明补充说,黄芪不仅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功效,能加强心脏功能,保护心肌,降低血压;还可以有效延长细胞寿命,推迟细胞老化。目前,隆德县黄芪主要产品为黄芪饮片及黄芪保健品等。同时,黄芪采收后,可以做成鲜货进入市场销售,如果行情不好的话,还可以把它晾干、入库。“黄芪经过脱水晾干后,不容易生虫,便于储存,晾干后可以放两年左右。”

隆德黄芪,非常抢手

早春时节,正是黄芪、黄芩等中药材种植的备种时期。不久前,在固原市隆德县神林乡的山坡地里,隆德县福源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潇潇带着村民,在中药材育苗基地挑膜,为的是加快水分蒸发,方便采挖的药苗移栽到大田里。“9日开始,我们开始移栽药苗,到今天已经基本结束。”

说起赵楼村种植黄芪的历史,赵潇潇说,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了,当时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现在因为种植黄芪,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经济示范村。“我是从2010年开始种植黄芪的,说实话,之所以选择做中药材,我是带着一种情怀的,觉得它和其他作物不同,能救人,价值高。所以不管怎样我都要种,行情好了就卖出去,行情不好也可以压一压。今年我们公司已经卖了有110吨左右的黄芪,一般会售往甘肃陇西、安徽亳州和河北安国这三个地方。”赵潇潇介绍说,“现在公司正处于从种植、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过渡时期。目前,我们主要是加工黄芪切片,未来希望可以把产业升级成加工黄芪颗粒,做成固体饮料。”

对此,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中药材研究室主任、自治区中药材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组长李明介绍说,现在中药材的销售市场都是开放的,只要有货而且质量好,全国市场都可以流通。“我上周去隆德赵楼村,他们已经销售完一部分了,非常地抢手。”

隆德自古出产优质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已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据考证,黄芪原名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魏晋时期,黄芪道地产区就有明确记载,初始于四川中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东北部,隋唐时期新增宁夏原州(今宁夏固原和山西中部)。固原隆德县是“原州黄芪”的主产区,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力好,灌溉水质高,自古出产优质的黄芪,秦艽、柴胡、黄芩、板蓝根等地道药材。

“隆德的生态气候条件,包括降雨条件都非常适合于黄芪的生长。”李明介绍说,宁夏六盘山区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带,具有“南寒北暖,南湿北干”的气候特点,年降水量约150mm~600mm。气候适宜,生物多样,盛产多种药用植物,其中六盘山黄芪更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六盘山黄芪主根深长,约30cm~80cm,直径1.5cm~3cm,上端较粗,棒状,稍带木质,浅棕黄色。“黄芪属于根茎类的药材,一般是根茎入药,可以药食两用。其含有黄酮类成分和皂甙类成分,药用价值很高。药店规定的黄芪甲苷含量为0.08%,隆德县种植的六盘山黄芪的甲苷含量为0.12%~0.18%,从药材的药用价值来看,它是比较优质的。”赵潇潇介绍说。

其实,除了黄芪,近年来,宁夏隆德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扶持培育中药材加工企合作社75家,黄芪、秦艽等道地药材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我们将继续通过做活‘药’文章,以做优做特药茶、药饮、药膳、药浴为重点,加大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与利用,不断提升隆德中药材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相信以隆德黄芪为代表的中药材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本报记者王敏实习生王雯玥/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