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拓宽保障渠道 提高住房品质

银川着力让新市民及青年人安居乐业

2023年03月27日  李鲲鹏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银川市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降低准入门槛,扩大覆盖群体,并通过“互联网+保障”提升管理水平,为银川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住房保障。

扩大覆盖群体 留住银川新市民

贺静2021年大学毕业后决定留在银川工作,租一套满意的房子成为她最大的心愿。“与人合租虽然租金便宜但没有私人空间,单租的话,自己刚参加工作,也很难承受高昂的租金。”贺静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同学毕业后都面临着租房子的苦恼,这也成为了刚毕业的大学生留在银川的一个门槛。

如何留住大学毕业生,让他们成为银川新市民的主力军、助力银川发展,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过去我们的保障对象限定于低收入群体,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也需要一套价格低廉的过渡房,我们就及时调整了政策。”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解决我市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市住建部门结合实际出台了《银川市新就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施意见》以及《银川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细则(暂行)》,进一步放宽了申请条件,调整了申请人的年龄、户籍和缴纳社会保险年限等条件,以此为更多无房群体提供基础性、过渡性保障住房。

我市还对中低收入群体实施收入核定动态调整,不断调整收入标准,降低准入门槛,确保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其中,申请租赁补贴保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银川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家庭人均收入低于银川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倍,申请限价商品住房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截至目前,银川市累计实施住房保障3.4万户,发放租赁补贴近3亿元,现有公共租赁住房及保障性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户2.3万户,并针对一线环卫职工、公安辅警、邮政快递小哥等群体优先解决住房。

精准覆盖保障对象 完善保障体系

随着我市公租房制度的逐步完善,房源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享受到政府这一兜底住房政策的福利。记者了解到,今年出台的《银川市新就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施意见》以及《银川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细则(暂行)》,为新市民、青年人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了政策支撑。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共筹集7000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共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配租公开摇号现场会5批次,为1100余户保障家庭提供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年安置总量同比增长49%。我市还与从事基本公共服务行业的17家单位签订整体租赁协议,提供房源1756套,既解决了单位职工住宿问题,也减少了房源空置,提升了房屋资产使用效率。同时,我市还下发了《银川市环卫职工整体承租公租房的通知》,简化环卫工人签订租赁协议的中间环节,不断畅通服务渠道,实现国有资产良性运营。

截至目前,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申请时效,共纳入保障性租赁资格5992户,占申请人数比重达73%。同时,我市持续做好经适房和限价房的销售工作,2022年全年销售经适房504套,销售金额11508万元;销售限价房48套,销售金额1726万元,为稳定商品房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