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湖泊水系相连,公园绿地环绕,一幅城在绿中、绿中有城的生态美景(6月摄)。本报记者 李靖 摄
银川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贺兰大队大队长马维新:
自从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以来,始终在岗位上默默耕耘,一直奔忙在生态环境监管一线、奔走在企业执法检查前线,在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中,逐渐成长为单位的执法骨干和业务能手。我多次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跨区域执法行动,并获“2022年度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荣誉。
本报记者 鲍淑玲 整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规划财务科工作人员马晖:
作为市生态环境局的一名党员干部,我将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勇挑重担,紧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注入个人力量。
本报记者 鲍淑玲 整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引言
仲夏的银川,阳光和煦。微风吹拂水面泛起丝丝涟漪,通畅的河道和整洁的岸线互相映衬,绽放出动人的绿意……
近年来,为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银川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和党建领航铸魂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名名党员争当先锋助力绿色发展,一个个基层堡垒动员引领群众治污储绿走上致富路,“党建红”引领着“生态绿”,共同绘就生态发展美丽新画卷。
一 党建引领,系统治理保护碧水蓝天
生态环境,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急难险重任务在哪里,党的领导力就发挥到哪里。针对重点生态治理工程项目,成立党员先锋队,推动党建与项目攻关同频共振。
近年来,银川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每年年初制定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突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银川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扎实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攻坚行动,开展银川市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评价工作,加强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和差异化管控。继续加快推进银川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建设,以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深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实现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管控;加强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成品油全链条监管,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环保号牌发放工作,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施安装与平台联网;修订《银川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5%以内。
同时,围绕“双碳”目标,2023年,银川市率先在全区开展年用煤量5000吨至10000吨标煤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核查核算,全面掌握银川市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在推动火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将宁夏赛马水泥、瀛海天琛等17家水泥、建材、化工等重点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率先在全区建立碳排放权改革奖励激励机制,为全区开展碳排放权改革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二 结对共建,着力锻造执法铁军
发展的难点在哪里,党的组织力就聚焦到哪里。通过“结对共建”,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着力锻造执法铁军。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以争创学习型模范机关党支部为目标,以锤炼全面型执法尖兵为抓手,坚持以学为先,不断丰富学习模式,持续擦亮“红色”模范机关党支部品牌,锻造“绿色”执法铁军队伍。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业务,以银川市固定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及自动监控专项检查行动、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二季度网格化环境监管专项稽查、双随机执法检查等为契机,组织执法人员深入辖区企业开展“体检式”检查帮扶。
在企业一线,生态环境部督察帮扶先进个人、执法骨干结合实践经验,现场“手把手”“面对面”为新取得执法证人员讲重点、说关键,达到了“以老带新”的效果,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对新配发的无人机、便携式VOCs检测仪等执法新装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广泛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主题宣传活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50余人次分别深入锦绣苑社区、阅海万家社区、银川市金凤区第五幼儿园、北控水务集团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党员干部针对市民、企业负责人、学生等不同群体,不仅开展垃圾分类趣味小知识竞赛、发放公民环保行为规范等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更是主动向一线调研征集意见。截至目前,共发放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公民环保行为规范等宣传册600余份,各类环保宣传品600份,让支部形象在各类志愿活动中亮起来。
三 双融互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在哪里,党的凝聚力就体现在哪里。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推进党建特色载体建设,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把党员作用和岗位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在安全环保、清洁文明生产中的示范、引领、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从严监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广大党员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织就了一张严密的环境保护网。
“为推进绿色发展,我们强化‘三线一单’管控约束,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力争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协同创建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完成矿山生态修复3000亩;实施美丽河湖工程,推进典农河南环水系等水治理项目建设,修复湿地4.3万亩;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营造林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谋划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调查评估,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60%、48%;实施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宁和贺兰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支持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循环发展新标杆;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深入推进“四大改造”,完成共享机床铸件生产线改造等技改项目30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新培育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工厂2个;支持经开区、苏银产业园“绿电园区”试点建设;鼓励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新建绿色建筑占比70%以上;推进一体化绿色交通,更新新能源公交车600辆,建成公交充电桩500个以上,争创国家绿色出行城市。
同时,锚定“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加快西夏热电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宁夏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三期改扩建、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1%以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就“无废”底色;以“无废城市细胞”建设为抓手,创建无废学校、无废小区、无废酒店、无废机关、无废景区等9类100个;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固废危废治理工作和“无废城市”建设大格局,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银川样板。
长期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将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转化为推动生态环境整治的“绿色引擎”,全力构筑生态文明建设坚强堡垒,引导广大群众树牢生态环保意识,织密织牢生态“保护网”。如今的银川,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生态更和谐,“大美银川”处处是美景。
本报记者 鲍淑玲
记者手记
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与担当
连日来,漫步在银川市区内,街道两侧绿草青青,树影婆娑,处处皆风景……这一抹抹亮眼的“生态绿”,是银川市始终围绕中心抓党建,全力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推动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的结果。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不断筑牢生态环保铁军思想根基,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工作责任,更是政治责任、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员的作用发挥,引导、激发了广大市民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倾力守护银川碧水蓝天的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