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育林巷社区是该街道人口最多的社区,有9000余居民,且居住人口复杂,每年社区需要处理各类纠纷100多起,其中,小区居民与物业公司有关物权的纠纷占比就达到10%左右。然而,近两个月以来,该社区此类纠纷明显有所减少。这种改变,与育林巷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联合辖区共建单位打造模拟微法庭不无关系。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方式,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今年3月我们结合矛盾纠纷和信访工作重点,以社区警务室为载体,打造模拟微型法庭工作室,多元联动化解居民矛盾,开展普法宣传。”育林巷社区党委书记路红让介绍,该社区联动西夏区人民法院、北京西路司法所、北京西路派出所等相关执法部门和行政部门,集合社区法律顾问、社区能人、基层人民调解员、社区网格员等相关人员队伍,依托“模拟微法庭”开展支部结对共建,组织司法志愿者队伍与社区网格对接互动,司法调解与基层人民调解双向发力。
在育林巷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摸排归类后发现,婚姻纠纷、居民与物业公司的纠纷以及邻里纠纷是社区最主要的三类纠纷,于是,模拟微法庭在3月、5月开展了专题活动。3月,第一期模拟微法庭活动在居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找上门来咨询法律问题的人多了,甚至其中还有非本社区的居民。
屋顶漏水、单元门锁损坏到底物业应不应该维修,嘉宝花园小区居民对此很是困惑。小区停车位到底归属谁,宁馨嘉园小区、荣世星座小区居民也曾不得其解。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5月份,育林巷社区举办了第二期模拟微法庭活动,30多名居民代表与法官、律师、物业管理人员面对面,将心中的困惑一一道出,法官、律师等则将物权法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条进行阐释,通过这种沉浸式普法,化解居民心中的疑惑。不仅如此,律师还通过PPT的形式,以常见案例给在场人员讲解了《民法典》物权编居住权、抵押权和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据介绍,下一步,社区还将结合“共享法庭”,针对较为突出的居民矛盾纠纷,将模拟微法庭开到小区里。
本报记者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