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位于灵武市的枣博园时,已有不少市民开始晨练,他们有的健步走,有的跳广场舞,还有的跳绳、踢毽子,到处都是“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美好景象。
就在大家锻炼身体为健康“加分”的时候,“幸福灵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也开进了枣博园,一支由党校教师、交警、文艺工作者、融媒体记者组成的“灵武之声”宣讲团来到了群众中间,大家纷纷围拢过来聆听宣讲。
深入基层传递党的声音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党校教师为大家带来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交警为大家带来了交通安全知识的宣讲,融媒体记者就诚信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进行了宣讲。“来枣博园晨练,遇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宣讲小分队,宣讲的内容特别好。”市民杨红娟说。
宣讲过程中,宣讲员们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柴米油盐”融合在一起,把理论知识的书面语转化为群众喜欢的家常话,以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方式,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的同时,队员们还积极与群众互动,通过“快问快答”等方式检验宣讲效果,真正让广大群众喜欢听、记得住、悟得透。
枣博园的宣讲结束后,宣讲团又来到东塔镇黎民村,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灵武市依托“幸福灵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深入城乡社区、公园广场等地开展活动,探索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打通了理论宣讲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多形式倡导文明新风
宣讲接地气,理论入民心。在灵武市马家滩镇马家滩村,一棵高耸挺拔的大榆树屹立在村头,村民们常常在树下乘凉休憩、拉家常。近日,一场场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活动让这里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新阵地。活动中,马家滩村马兰花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好家风、好家训,一起分享家庭美德故事,共同感悟优良家风带来的向上向善力量。志愿者马诗告诉记者,此次宣讲活动以“古榆树下话新风 移风易俗入心田”为主题,引导群众传承优良家风、弘扬移风易俗。“我们要让移风易俗之风真正吹进群众心里,让大家的生活得更文明更充实。”马家滩镇组宣委员孙正惠说。
今年以来,灵武市统筹各类宣讲资源,组建灵武之声宣讲团,与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宣讲小分队形成理论宣讲“联盟”,构筑了领导干部带头讲、青年干部比拼讲、“百姓名嘴”常态讲的多层次理论宣讲传播矩阵。培育选树贺静等12名首批金牌宣讲员和白土岗乡“新新之火”宣讲团等10个首批金牌宣讲团,打造城区街道办朔方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喇叭”、白土岗乡新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快板说唱”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11个,通过讲堂宣讲、板凳宣讲、长廊宣讲、墙角宣讲、田间宣讲、线上宣讲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