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玲)患有肾衰竭的银川市民小李在西安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等手续后,每次数千元的治疗费用现在只需在西安当地支付个人自付的数百元,再无“报销难”“垫付贵”的后顾之忧。这是“跨省通办”便利于民的一个缩影。截至7月17日,银川已与全国254个市县区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公积金、异地就医、户籍办理等205项便民业务实现“跨省通办”,切实解决了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
据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跨省流动人口高达1.2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8%,“跨省通办”是满足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期望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力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
为此,银川瞄准“跨省通办”堵点难点,与济南、太原、西安等沿黄省会城市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审批服务联盟”,对企业设立登记等10项高频业务进行了互通互办,与北京、重庆等全国254个市县区签订了《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政务服务“朋友圈”持续扩大。
该负责人称,采用“统一标准、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服务模式,实现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就近一次办成”。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银川面向全市政务服务单位提出“跨省通办”数据共享需求清单,将所需数据向宁夏政务网汇聚实现了数据共享服务,让“跨省通办”事项向“我的宁夏”政务APP归集、推送,越来越多的“跨省通办”事项实现了掌上办、指尖办。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银川市民大厅及各县(市)区政务大厅已经设置了14个办理社保登记、不动产、公积金等“跨省通办”业务的专窗。作为“跨省通办”线上服务的补充,这些专窗可提供线下办事咨询、证照代发等服务,让群众和企业既能在手机上办理业务,又能到线下窗口“一站式”办理异地事项。目前,银川市已累计公布了三批次205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共办理养老、医保、公积金等“跨省通办”业务累计62.6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