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水权改革加速破题

银川:做好水文章 释放水活力

2023年07月18日  雷梦

银川,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用好水资源,呵护母亲河,是银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近年来,我市围绕“节水增效”目标,紧盯确权、赋能、定价、入市等关键环节,凝心聚力,创新突破,推动用水权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高位推进精准确权

用水权改革从“立柱架梁”步入“积厚成势”

银川市地处祖国西部内陆,干旱少雨,缺水是最大的市情和实际。如何“解渴”?银川以用水权改革作为破解缺水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目标,立足用水权交易市场和节水用水体制机制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用水权改革按下“加速键”。

下好改革“先手棋”,成立市用水权改革专项小组,统一开展组织协调和工作调度,构建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包抓、工作专班专抓的工作机制。科学编制《银川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2020-2030年)》《银川市“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方案》《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为推进用水权改革明确方向。

打好改革“组合拳”,建立任务台账制度和改革任务月度报告制度,细化改革年度任务清单,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同时,建立重点用水户监控名录、用水台账和管网内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取用水行为。

确权是推进用水权改革的基础。在自治区用水权交易一级平台基础上,建立二级平台账号,精心指导县(市)区制定出台《用水权收储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用水权交易收益分配和资金使用等机制,协调县区开展农业、工业用水权交易。

精准测算、合理分析、举手表决、专家审查……2021年12月24日,在银川市用水权确权颁证暨用水权改革工作推进会上,志辉源石酒庄等10家单位获颁用水权证,标志着银川市用水权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各项用水指标更加明确,用水权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目前,全市农业、工业、养殖业确权工作全面完成,确权水量共计12.4亿立方米,发放工业用水权证143个、农业用水权证269个。2022年,全市共开展用水权交易22笔,交易水量1322万立方米,交易金额527.13万元,实现“水资源”向“水资产”的转换。

改革聚力创新赋能

激活节水增效“一池春水”

在手机上一点,闸门实时开启,汩汩水流奔向农田。走进贺兰县立岗镇幸福村,村民张勇在水管员的指导下借助太阳能自动化闸门对农田进行了精准灌溉。

“有了这个太阳能自动化闸门,节省了灌溉用水,水费比以往降低了不少。”张勇告诉记者,过去农田灌溉基本都是大水漫灌,一亩地水费约60元,现在通过精细化管理,一亩地水费降到45元左右。

张勇田地边的太阳能自动化闸门由宁夏立水源智能节水科技有限公司远程管控,通过运用智能管控技术,泵闸按需提闸、精准放水,实现了科学配水、高效节水。

据了解,自用水权改革以来,贺兰县创新建立“合同节水+市场化交易”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在各乡镇设立节水灌溉服务公司,为每条支渠配备水管员专门指导群众节水灌溉。节余下来的水量可以进行市场化交易,收益部分和上缴的水费用于返还社会投入、奖励节水用户以及投入水利建设,不仅大大降低了群众灌溉成本,也进一步推进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节水技术落地,浇地变成浇作物,增产增效不增水,贺兰县不是个例。永宁县借助市级用水权改革试点,通过实施渠道砌护、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统一农作物种植、加强灌溉引导,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西夏区创新节水改造投融资机制,采用“管理节水+工程节水+科技节水”的模式,全面改造提升灌区数字化水平,节水增效进一步凸显。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通过优化分配用水量、精细核定用水权、合理确定用水价、建立监测监管体系等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资源有价、使用有偿、节水增效”用水新生态,谱写了水往“高”处流的新篇章。2022年,全市取水总量19.691亿立方米,节水近15.9%,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8.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0。

本报记者 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