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素质农民评职称“田秀才”变身“领头雁”

2023年07月22日  梁小雨

近日,在银川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上,银川首批61名农业从业者获得高素质农民专业技术职称。他们当中,有人从事花卉种植,有人从事肉牛养殖,也有人从事果蔬种植……但无一例外,都是各自领域中的“田秀才”“土专家”,是百姓致富增收的“领头雁”,数十年如一日在乡村产业发展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也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带动产业提档升级

7月18日,在爱必达园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传送带前进行着扦插、剪穗、摘心、分级、套袋等各项工作,秩序井然,整条生产流水线达到了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正在车间里巡查的公司负责人刘新伟笑着说:“从事农业十余年,这次能评上农民高级农艺师,还是让我挺惊讶的,这是对我工作最好的鼓励和认可。”

爱必达园艺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利用现代智能温室培育、种植和销售花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8年建立并运营以来,该公司在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当地其他农业企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5年来已累计生产销售高品质迷你玫瑰盆花1800多万盆,销售额近1.2亿元,并先后培养了上百名现代园艺产业工人和智能温室生产技术及管理人员。刘新伟作为公司领头人,一直致力于示范推广花卉和现代园艺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导花卉企业和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为银川市花卉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市开展高素质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为乡村人才振兴打开了一扇窗。刘新伟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持续带动周边企业和种植户走向现代化、标准化种植,不断提升种植效率,发展最先进的设施园艺及现代化的种植模式。”

引领农户增收致富

7月18日上午,西夏区兴泾镇西干村肉牛养殖户马金国如约来到西夏区三鑫绿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向合作社负责人马秀明咨询了解饲养、配种、防疫等方面的技术信息。

“这些年跟着马总养牛,赚了不少呢!”马金国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他采用粗放的方式养牛,每头牛能获得2000元至3000元的利润,如今通过科学养殖方式,每头牛平均增重80公斤至100公斤,养牛利润实现了翻番。

马金国的信任,源于马秀明年复一年的业务学习和能力提升。马秀明告诉记者,自从建起合作社后,他一方面通过养殖不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每年参加各级高素质农民培训,从肉牛繁育、肉牛养殖技术,到动物防疫、经营管理,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提升。

西干村约80%的村民从事牛羊养殖,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马秀明吸引村民加入合作社,按照订单农业的形式与社员签订收购合同,并由合作社集中提供饲养、配种、防疫等技术指导服务。合作社还先后承担了区市各级农业部门的产业扶贫引领及带动示范项目,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科技特派员+农户”的发展利益共同体,多年来已陆续带动约200户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1992年从泾源县移民至西夏区兴泾镇,马秀明从一穷二白的移民逐渐转变为当地的养殖大户,成为村民眼中的致富带头人。30余年来,他凭着踏实肯干的劲儿,活出了高素质农民的精彩人生。此次被评为农民高级农艺师,马秀明焕发出更足的精气神,“养牛是一门技术活,要讲科学讲方法,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带动社员们在科学养牛的路上越走越顺。”

完善评审机制

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

据了解,高素质农民职称分为初、中、副高三个级别,专业涉及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类)种植、动物(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特色农业产业等领域。

经过一年时间的申请、审核、评选,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赵建文、宁夏金三元科技有限公司祁军、宁夏小任果蔬现代农业产业有限公司林海鹏等61名高素质农民通过评审,其中农民助理农艺师18名、农民农艺师28名、农民高级农艺师15名,分别获得2000元、3000元、6000元的奖补。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这61名获得职称的高素质农民将优先纳入区域人才选拔和基层干部培养计划,优先承担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及推广任务,享受优先参加乡村振兴类继续教育专项培训等多项优惠政策。

“我们将切实把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评出来、选出来,并实现机制的长效常态化,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发展上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一方面培养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另一方面鼓励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贡献才智,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聚合力。

本报记者 梁小雨 实习生 李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