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救人的父亲

2023年07月24日  水乡人家

荷叶田田。本报记者 李振文 摄

我的家乡地势低洼,河流密布,学会游泳是生存的基本功。这里的人,年少时就扑腾在河里。但也有人不会游泳,至老仍是一只“旱鸭子”。这样的话,掉到河里就是很危险的。

我父亲的一生,遇到过许多人溺水的事件,每每遇上,他总是奋不顾身地去营救。这一点是我最感动的。我长大后,对父亲也有过叛逆,也有顶嘴的时候,总有不以为然的地方。然而他的救人事迹,我始终引以为傲。

那还是我三弟7岁的时候。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闷热,知了在树上放声歌唱,一群小屁孩在河边嬉水,我的三弟还不会游泳,夹在其中嬉闹。突然有人发现他沉了下去,浮不起来了,就大声疾呼:救命啊,救命啊!这时,我的父亲正走向田间,只听到一群人在呼救,开始也不知道是谁。闻讯匆匆赶到后,便迅速跳入河中,手摸脚挭,终于摸到了,将他拖到水湄边,一看是自己的儿子,便大惊失色。这时的三弟脸色发青,没有呼吸了。父亲拉开架势,又是挤压胸部又是人工呼吸。三弟被拉回到了生命的十字路口,倏地吐出了一大摊水,渐渐地恢复了呼吸,三弟得救了,是父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镜头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本村王华寿的小妹时年6岁,走在河边。后面急匆匆走来一个牵牛的,那牛又大又壮,把小孩挤了出去,“扑通”一声,掉入了河岸陡峭的河中。这段河坎又陡水又深,一个不会游泳的女孩掉下去犹如掉入虎口,凶多吉少。那时,是牵牛的未发现还是故作未看见不得而知,就径直朝前走了。在万分危急时刻,打从这里经过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将女孩拽住,拖到岸边。小孩得救了,家长感激涕零。

一年,深秋来到水乡,冷风瑟瑟,田蟹沙沙。下午田间收工了,父亲从后门岸渭渚劳作回到家里,一身湿漉漉、水涔涔,冻得牙齿直打寒颤,忙叫我的大姐去打酒买红糖驱寒。

原来,父亲从渭渚渡船过河时,只见河对面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有人在大声呼喊:“快来救人啊!快来救人啊!”父亲一看,十分火急!来不及问这问那,看着水面冒泡的地方,就猛然跳入河中。一个猛扎往下潜,四处摸呀撩呀;如此多次往下扎,终于摸到了!父亲一把抓住那人,托出水面,刚好边上有一艘小船停泊着,父亲另一只手猛地抓住船舷,把那人慢慢推向岸边。父亲以自己的勇敢和力量,救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那人时年十岁,名字叫王小春,小春结婚时,送来了鲜红的请帖,我的父亲成了座上宾。父亲说,当时如果没有一条小船在旁边,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他已不在人世了,但现场没有考虑那么多,只知道救人火急!

我琢磨着父亲的救人:他何以在危急时刻,不顾自己安危,豁出去救人一命?

我的脑子里闪过几个念头。他是以为,下河救人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了不起,是理所应当,更不值得大肆宣扬。平时,他从没有对我们子女说起,也从没在大庭广众面前张扬过。去年,我回家“吃清明”,父子俩坐着闲聊。我问他:“你的两次下水救人我都在场,三弟那次我是亲眼目睹的,救桥头王小春那次,我看到你满身水淋淋,冻得发抖。除此以外,还有其他救人的故事吗?”没等我话音全落,他紧接着说:有啊。于是就讲了救小姑娘的事。我没再深挖,他也没再说什么。我就暂且说“三次救人”吧。

他的这种见义勇为行为,是与平时的待人是相承相通的。平时对待家人,是一贯的温暖如春和与人为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这种英勇的行为,是平时“爱人”的延伸。还有一点,他认为“好人有好报”。他的这种认识是发自内心,是一种“因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清静。去年底,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一家兄弟姊妹和妯娌们依次阳了,年迈的老父亲也难以逃脱。父亲说,难受,饭也吃不下,咳嗽不停还带有血丝。我们一看情况不妙,就迅速送他到医院,住了几天,总算缓解了。全家人多高兴啊!父亲总说,你们也不要担心,我一生救活三条人命,好人有好报,我一时半会也走不了,你们各自都去做自己的事吧。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父亲对于亲人、邻里的爱是善良的朴素的,是自然的流露,没有造作,没有豪言壮语,平静而真诚,这是人性本能的品格和本真的美。

◆水乡人家(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