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中的黄河文明》
作者:张得水 武玮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国宝中的黄河文明》以黄河流域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为切口,从历史叙事和文化追怀的视角,详解器物之中的文化传承和血脉精神,细致地勾勒出黄河文明的发展轨迹。将黄河文化所孕育的农耕文明、青铜文明、礼乐文明、丝路文明,一路娓娓道来,让人由衷地发出“古今多少事,尽在不言中”的深长喟叹。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百年来,滔滔黄河水以其磅礴的伟力,承载着华夏民族坚韧的文化基因,将黄河流域的文明版图,一次次向着远方拓展、延伸。《国宝中的黄河文明》以黄河流域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为切口,描写了黄河沿岸的人们在与大自然的守望相助中,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伟大精神,他们将这些精神凝固在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中,很好地诠释了黄河文明的内在意蕴。
书中所遴选的9件文物,分别来自黄河流经的9个不同的省区。在作者看来,一件文物,就像一扇精美的“文化之窗”,它们以天造地设的旨趣,生动反映出黄河流域不同历史时期迥异的文化风貌。这些典藏之物,有青海出土的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四川发现的东周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有出自甘肃的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有来自宁夏的唐氏石刻胡旋舞墓门,有内蒙古考古文物和林格尔新店子汉墓壁画,有陕西瑰宝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有山西的西周晋侯鸟尊青铜器,有源自河南的仰韶文化彩陶双连壶,有山东珍品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等。这些造型精致、包浆圆润,焕发着返璞归真艺术特色的国宝,反映了先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彰显了他们不懈的创新精神,体现了黄河文明兼容并蓄的博大气质。一件文物,又恰似一幅斑斓的“中国画”。透过这些古意盎然的“画作”,我们可以一睹黄河两岸人民和谐自然的生存状态,从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里,感悟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殷殷向往,从而读懂每件文物所蕴含的文化蕴意。9件文物,是精华中的精华,每一件都以其悠久的历史,意味深长的言说,勾连着古今,将黄河文明的发轫、成长以及与草原文明、地中海文明等中西方文明交融互鉴的历史,都融于精美的线条和别致的形制中。
黄河文明,以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作为载体,随着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一路蜿蜒向前,把文明的薪火撒遍神州大地。书中所遴选的9件带着历史体温的文物,让黄河文明不再变得遥远,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让人可感可触。9件文物,见证着黄河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碰撞的历史。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出土于成都平原的水陆攻战纹铜壶,就是黄河文明传播到天府之国,催生出巴蜀文化的有力见证。内蒙古汉墓壁画,则形象地反映出东汉时期各民族的生活全貌。此外,宁夏石刻胡旋舞墓门,亦从一个侧面,观照出黄河文明与中亚文明交融的过程。而西安三彩载乐骆驼俑,则堪称黄河文明与丝绸文明互通有无的“活化石”,纤毫毕现地展现出黄河文明的繁荣与昌盛。
黄河文明延绵不绝,靠的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大义担当,今后,还将靠着这种精神,为黄河文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书阐发的正是这样的真义。
刘小兵(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