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灵魂和主旋律

2023年07月28日  本报评论员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灵魂和主旋律,高质量的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没有项目支撑就没有经济增长,没有项目支撑就没有民生改善,没有项目支撑就没有城乡功能品质提升;没有新项目大项目的引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难有变化。我市三季度经济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中,通过抓住项目这个关键点,推动银川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抓经济,不抓项目就不得要领,无论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还是提升发展层次、发展水平,都必须狠抓项目建设。尽管银川取得了城市建设上的巨大进步,但仍有诸多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需要补足补强,这就需要依托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摸清银川基建底数和短板,主动出击、主动对接、主动搭桥,不断提升银川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紧盯民生关切,提升城市能级,打通城市沟通内外的渠道和平台。在基础设施项目的提升过程中,带动民间投资的加入,最大程度激活市场要素,为城市经济发展赋能,提升城市发展含金量。

在产业项目上下足功夫,走出去、引进来,扶上马、帮到位。产业项目是城市经济的活水,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就业、创业、科研、物流等方面。一个好的项目,一方面带动经济,另一方面激活经济,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更重要的是,产业项目之间的积极互动,既能做强产业链,提升在全国大市场中的竞争力,更能形成城市产业特色,培育出更多单打冠军,产生更强大的虹吸效应。围绕发展“三新”产业、打造“两都五基地”招大引强,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端生产要素,加大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力度,就是要加快构建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也是我们招商引资的方向和重点。

持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这体现的是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能力。而抓住每一个优质的产业项目,动员所有可以动员的政策资源、服务资源,以最高的效率达产达效,这体现的则是涵养市场环境、提升市场环境、做优市场环境的能力。究其根本,就是我们的工作作风、全局视野、大局意识。工作事无巨细,把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市场当作自己的分内事,不要简单粗暴地用“市场行为”解读一切,而是要更好地了解市场,了解项目运行的模式,找到企业发展最需要帮助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个体户,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生意,这些都是银川产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都需要我们精心服务,精准施策,都需要我们少搞形式,多干实事。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一以贯之地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银川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得到质的提升。

目前正是银川推进全年经济工作的关键期,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让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针对产业项目做足工作,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取得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成果。以银川首府城市的示范作用,为宁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