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山的记忆,在人的时光里流转

2023年07月31日  杜浩琪

初识贺兰山,我的记忆旷古又悠远。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里初觅踪迹,它是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中的贺兰山,也是宋代诗人所说的“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绕贺兰”的贺兰山。它臂膀宽阔,挺拔俊秀,一手遮挡腾格里沙漠的滚滚黄沙,一手稳住北方凛冽的寒流。初识贺兰山,峥嵘破碎的贺兰山石镌刻的远古太阳神图腾,从遥远先祖的记忆中继承着生命平等的传统,代代相传着守山的信念,以及对所有生命的祝福。

山之语——诉说与倾听

山有灵魂,林有呼吸,草有轻语。对于从事保护区基层工作的我来说,贺兰山既像是一个从远古走来的文化符号,又是一座涵养人文精神的丰碑,山高水长,万物于此静静生长。每走进一次贺兰山,都是精神的洗礼,生命的烙印,记忆的坐标。见过那里的七彩祥云,见过那里的巨大沙尘,见过那里的雷暴闪电,见过那里的烈日艳阳,见过那里的皑皑白雪,也见过那里的璀璨银河满天繁星……贺兰山,给我一种恰如其分的归属感,每次进山,扑面而来的风里夹杂着宁静与熟悉,那一瞬间,我不像旅客,更像是个归人。

山是有声音的,曾无数次,我注视着这座山,它从我记忆的长河中飞跃而过,留下缤纷的梦和头顶灿烂的银河;曾无数次,我凝视着这座山,它从我记忆的长河中奔腾而过,留下皎洁的月和内心无尽的轰响。山是有灵魂的,曾无数次,我梦到过这座山,站在山的肩膀上凝望,太阳缓缓地从地平面升起,朝霞慢慢浸染,活力、新生、喜悦。我看清了山起伏的脊梁,听懂了身旁每一片树叶的暗语,阳光把每一片灰榆的叶子镀亮,刹那间,变成茫茫原野上一匹矫健奔跑的马鹿,心中盛满兰花的幽香,在幸福的草场上,飞向恢宏的落日,眼旁闪耀金色的泪光。

山无言,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感慨。这些年,山正在苏醒,走进它,一颗年轻的心脏正在跳动。2017年,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山和人的“矛盾”得到了缓解,曾经“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绿色成为山的主旋律,一株株刺槐、榆树、沙枣树听从召唤,抽枝散叶,茁壮生长,与远处的贺兰山相映,一幅“水绿山青天蓝”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当然,贺兰山的故事还远不止这些,无论身处何方,它总是默默滋养着我、教导着我、塑造着我,山一直在低声轻语,仿佛在说,生命的力量在于默默奉献、坚韧不屈、含苞待放。

山之恋——凝望与对视

每次的巡山都是一次与自然对话的机会,与父亲山双眸对视,这是一种无言的交流,一座大山,将它的沉静、它的磅礴、它的辽远、它的亘古……注入我的身体。

从榆树沟大十字沟口徒步前行,两侧的酸枣树鳞次栉比密密麻麻,枝条翠绿欲滴。复行数十里,两侧高耸石崖缓缓展开,这里绝壁千仞,苍松万棵,行走在巨石堆砌的山边,步步惊险,处处奇景,驻足山边,有时可望见连绵山峦,薄雾缭绕。每一次巡山管护,都让我思绪翩飞,高耸入云的山峰,茂密叠翠的云杉林,清晨,阳光缓缓地拨开奔腾翻滚的云雾,露出它美艳动人的娇俏模样,心中的烦闷在不知不觉中便烟消云散。

一场绵绵细雨后,贺兰山云遮雾绕,山坡见绿,初晴如洗,绿油油的草地向着山脚随心蔓延,山间隐隐约约弥漫着蒙古扁桃花漫开的芳香,蓝马鸡扑打翅膀闲庭信步,壮硕的马鹿低头食草呦呦低鸣,身披银灰的岩羊眼眸澄澈,嘴角胡须微微颤动,咀嚼青草。俯瞰山峦,山间小路弯弯曲曲绕向山的另外一头。沿着贺兰口岩画而行,线条简洁的牛羊、表情怪异的人面、峥嵘的太阳神……一幅幅简笔画勾勒出远古时期人们火热的生活现场,腾起的火苗寓意对生活的向往,当山风迎面吹来,这座山带来它磅礴的、独特的气息,就像父亲的气息,令我沉醉又敬畏!

山之情——守望与传承

“素月分辉,山月共影,表里俱澄澈”。山川秀美,草木盛放,是因为有一群热忱的人在守护着它。人与山之间的关系,自古就有很深的渊源,当你驻足停留,见山便不再是山,山成为每个旅人和守望者的精神归宿。

守护大山的日子寂寞又漫长,每当夜色降临,在贺兰山驻足远眺,山下城市一派灯火斑斓,展示着人间烟火气,身后的大山巍峨挺立,默然不语。一座山,一群人,一代代的接力传承,在贺兰山这个庞大的坐标系里,每个护林员都是一个移动的点,也正是这一个个移动的点,点亮了寂寥的夜空。和大多数人的印象可能不同,生态监测、森林防火、资源管护、森林有害生物监测、禁牧封育等基层护林工作繁重又漫长。“一年磨破三年鞋,三年回了半年家”,爬满皱纹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寂寂山路,默默前行。在大山深处,走累了,一口溪水,一口干馍,一缕凉风便是最大的惬意。面对盗采者,常常深夜作战,绕道堵截,想起电影《可可西里》里的一个情节:队长和记者看到前面自己追捕了好几年的偷猎者,他们就两个人,对方有十几人,还有枪,但是队长没有犹豫,径直走过去,之后一瞬间中枪倒地。我当初一直在疑惑,很显然的结局,为什么人会为羊而死,后来我突然明白了,当人走进山的心里,人也就成了山的一部分,和这座山血脉相连。

山如黛,山花烂漫,山川、大地、岩羊、图腾、文化与人,构成贺兰山几千年的生态图景。遥望这座山,眼里满是泪光,千百年来,无数游子和归客跟我一样曾遥望眼前这片山脉。正是这份牵挂和羁绊,给这座山注入了灵魂,从此以后,山和人的血脉流淌在了一起,代代传承。

◆杜浩琪(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