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如果十几二十年前,我们可以说物业服务是一种可选择的服务,那么今天,大家都离不开物业服务。物业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我们生活社区的管理,让居民的生活更美好。
为引导和规范物业公司服务质量,营造物业行业良好的营商环境,维护各方合法权益,银川市结合各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数据,对银川市物业服务企业B级、C级、未完成信用建档的企业予以公开。
那么,除了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物业服务质量变得更好?
观点1
服务立标,政策引导不可缺
物业服务虽是商品,但无形。“你们物业都干了些啥?”这几乎是每一个投诉都用的话语。如何化无形为有形?任何工作,都有个标准,物业服务亦然。物业好不好,居民感受由各种现象碎片形成,至于好到哪个程度、差到哪个程度,还得参照标准评判。
日前印发的《银川市住宅小区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就是一个管理服务标准化解决方案,它将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星级化评定,将服务内容及信息公开公示等方面列入综合评价,依据星级评定结果对企业和物业服务项目进行管理。至于效果,以金凤区为例,该区已评定四星级以上服务项目63个,并出台了《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及退出指导意见》,今年3月至今清退了6家物业。这个结果,居民是否满意呢?至少可以论定,一个有形的标准是解决业主与物业纠纷之准星。
居民不满物业服务,有开发商质量问题遗留之因,也有物业自身问题。很多矛盾积累交叠,最终或演化为更换物业。可倘若新的物业仍不令人满意,还得换,于是又回到一个原始点……换物业未必解决问题,除非新物企好得没话说。所以还是标准问题,有标准,才有合格乃至优秀的企业和服务,而标准制定,谁来定?
从业人员素质方面,2022年9月,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今年3月,物业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修订发布,自此,“物业管理员”正式更名为“物业管理师”,这将进一步确立物业管理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但具体到工作实际中,行业标准化建设仍缺乏相应政策支撑。
另一方面,当前,物业参与社区治理常被提及,亟须从法治层面完善物业管理参与社区治理架构,明确物业管理在社区治理中的地位、作用,细化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职责。此外,物业管理市场环境也需要优化,除了信用管理,还能怎么管值得思考。总之一句话:管,总比不管强。
观点2
提高物业质量 必要措施不能少
在规范物业服务管理中,也提到行业监管部门对不同信用等级的物业服务企业实行差别化监管,对B级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强化监督和较高频率的日常检查,对C级的物业服务企业在加强监管力度和频率的基础上还会责令整改,在评先选优或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时予以减分等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但仅有这些措施,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因为惩罚所付出成本远远小于利益获取时,惩罚威慑力就有限,甚至没有意义。对此,除了现有措施外,还可以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比如对于连续评级较低的物业公司,大幅降低物业服务费标准,或者采取禁止在区域内从事物业服务等等的措施,从而促使物业公司提升自身服务质量。
再者,对于物业公司的监管也应该更加严格,尤其是财务上的监管,比如物业储备金的用途,以及小区内公共区域收益的去向等等问题。虽然作为业主代表的业委会有权利对这些内容进行审计,但这些内容专业性强,除非聘请专业机构,否则很难捋清楚账目。这时监督机构就可以通过抽检等方式,对物业公司账目资金进行审计,确保小区居民的合法利益,同时规范物业公司的行为。
观点3
做好服务是物业公司的基本职责
政府主管部门想方设法督促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就是为了让物业公司回到主责主业中。物业服务公司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赢得业主的信任和好评,从而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这对公司的声誉和长期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良好的物业服务能够提升物业项目的价值,增加业主的资产价值。当物业项目的价值提升时,业主的房产也会随之增值,这对于业主和物业公司来说都是有益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是物业公司赢得市场份额和业主信任的关键。只有具备专业、高效的物业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物业公司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能够赢得业主的认可和好评。这将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提高公司的声誉,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如果真正想在这个行业里长远发展,物业公司应该以上述目标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物业价值、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公司竞争力和创造良好企业形象,这些都是物业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刘薇 吴戈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