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午,69岁的微网格员任启文来到兴庆区胜利街街道南华社区社区食堂兑换饭票。看到他手中卡片上盖了7朵小红花印章,工作人员迅速为他在饭卡中充了50元钱。任启文拿的这张卡片用途可不少,可以兑换实物或消费券,也能兑换理疗等服务,还能到社区周边兑换爱心商家商品。
近年来,南华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协管员—单元管家”五级治理链条,组建174人微网格员队伍,有效补充基层治理力量,同时打造“送你一朵小红花”品牌,居民或微网格员集齐7朵小红花印章后,便可以兑换价值50元的商品或服务。
那么小红花从何而来?翻开管理细则,获取种类、方式一目了然,类别涵盖志愿服务积极性、基层治理参与度、微网格员贡献值、垃圾分类宣传等方面,大家可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服务,获得小红花奖励。
自垃圾分类工作推广以来,任启文便自学垃圾分类知识,主动当起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早上6点至9点,下午6点至8点,他都会在小区开展精准宣传及垃圾分类纠错。“你这是厨余垃圾吗?”询问的同时他主动迎上前,接过装满垃圾的塑料袋快速查看,接着说道:“分类水平越来越高了,给你点个大大的赞。”对于分类准确的居民,他会给予肯定并加以表扬,鼓励大家要持之以恒坚持分类。“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既能帮社区做点实事,还可以多攒小红花兑换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很有成就感。”任启文说道。
“小红花算是大家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积分量化的体现,每位居民都能通过参与各岗位服务获得相应的小红花。”南华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彩霞介绍,为了让大家感受到“付出就有回报”的诚意,我们还联合辖区商户组建“爱心商户联盟”,范围辐射周边的饭店、超市、果蔬店、修车行等场所,拿着小红花卡片到店,同样可抵偿相应的服务。
“社区建设越来越好,不少商家成为为民服务点,我们感到很方便。”任启文说。
社区里,工作人员人手一本的彩虹台账也十分显眼,用绿、红、黄、橙、蓝、紫、棕、粉、灰九种颜色标签设置网格,颜色类别代表不同人群的种类,再根据颜色分类精准帮扶不同人群。其中粉色代表独居、空巢人员,灰色代表残疾人士,这几类人群是网格员重点关爱帮扶的对象。
李师傅是智力二级残疾,而且身患慢性疾病,由父亲照料生活起居。掌握他的情况后,社区为他建立灰色台账,每周网格员和志愿者会上门服务两次,并为他申请低保和残疾人护理补贴金。“通过‘彩虹台账’管理工作模式,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让矛盾、困难化解在楼栋内、小区内、社区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社区治理中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高彩霞说。
与此同时,社区还设立“有事您说话”24小时服务热线,建立居民议事厅,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以民生“小微事”撬动群众“大幸福”。
本报记者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