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连接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基层和谐稳定。近年来,兴庆区中山南街街道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认真探索“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路径,着力为社区“蝶变”幸福“加码”赋能。
喜看社区“蝶变”
蝶变一:基层组织从弱到强。以推进民主、文明、安全、和谐、美丽“五好”社区为建设目标,有效解决部分社区党组织存在建而不强、有而不优等问题。强化“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长—微网格员”四级网格治理队伍,形成党建引领网格,党群联动治理架构,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银川市五星级党组织富强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引导先进基层党组织发挥引擎作用,着力形成“组织建设互促、干部队伍互动、平台载体互享、工作携手共赢”的以强带弱一体化式党建工作新格局。
蝶变二:社区环境由乱到治。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红运新村、玫苑新村是典型的开放式社区,以前基础设施陈旧,卫生条件不佳,安全隐患颇多。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以打造完整社区为契机,整合党建、治理、服务多种功能,引导社会组织资源下沉小区。通过实施房前屋后、路边空地等系列“微改造”,攻坚克难破解背街小巷“脏乱差”、上马“微幸福”民生工程,小区环境大为改善,从根本上提升了居住品质。
蝶变三:治理内涵由浅到深。有效的基层治理实质就是各种利益的合理协调,以及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中山南街街道结合传统治理模式以大数据驱动基层治理,涵盖市域治理、社区治理、环境治理等诸多方面,涉及人口、环境和资源等各种要素,治理内涵更加丰富,从而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通过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信息共享渠道畅通,部门协同高效便捷,治理体系更趋于科学合理。
蝶变四:治理模式从泛到精。中山南街街道充分利用大数据,能够实时分析出动态状况和需求,将基层治理从传统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的精细化治理模式,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精准研判,使得基层社会治理在质量、效率、精度上实现较大进步。安和社区结合“红色管家”示范提升行动,积极打造“五心红管家”党建品牌。用好“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指挥棒,整合社区网格党员、物业企业党员等多方红色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形成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的小区治理模式。
乐享幸福“加码”
社区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基础,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治安,促进民族团结都离不开社区。街道所辖社区坚持一切从民生出发、一切向着民生迈进,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为百姓幸福“加码”,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社区共治让幸福加码。以前,各类群体需求多样,部分矛盾解决不彻底,群众心里总有不痛快。社区转变工作思路,尽可能让更多群众理解、支持、参与社区自治共建。富强社区东胜小区成立“布谷鸟”民主协商议事会,破解了“谁来议、议什么、怎么议”三道难题,充分实现共议小区难题,共治小区环境,共享协商成果的居民自治良性闭环模式。
社区服务让幸福加码。紧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面搜集问题、精准解决问题,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让社区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解决燃气安全隐患和环境卫生问题,在规范停车、文明饲养宠物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上积极作为。常态化开展消防等安全大排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诉求人喜笑颜开,社区服务真正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社区养老让幸福加码。随着银发社会浪潮来袭,就近养老成为最迫切的期待。社区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努力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势在必行。新宁社区将按照“市场+公益”思路,积极对接辖区共建共驻企业,探索推广“一站式”医养服务工作做法,打造集社区服务站、综合养老中心、托幼服务中心于一体新型服务模式的党群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透视密码“基因”
社区是社会基层治理的基层细胞,社区治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区稳则社会稳,社区安则社会安。只有把治理体系延伸到基层,治理重点落实到基层、治理资源下沉到基层、治理能力体现到基层,打通“神经末梢”和“微循环”,夯实基层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会迈出实质性步伐、取得预期效果。进入新时代,社区治理将面临更多挑战。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就是要不断汇聚多元力量、集聚多元智慧,真正让资源沉下去、让人员沉下去、把服务提上来,持续打造更多幸福社区新样板。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中山南街街道党工委按照最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最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分形式、分策略、分步骤开展精细化的党员管理。以社区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领头羊”。各社区牢牢把握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要求,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为抓手,规范建设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贯彻执行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区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突出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社区治理没有标准答案,切合实际才能得高分、见成效。各社区因地制宜加强宣传力度,形成更多可学习、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清河社区根据服务对象的突出特征、集中需求,不断探索适合本社区的服务模式,主动借鉴“基础功能+拓展功能”模式,在抓好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拓展更多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服务功能,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
聚焦民生需求。社区工作千万条,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轮值“主席”制,依托党建联席会“流动红旗”为辖区共建单位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桥梁。了解民情、收集民意、解决民忧,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社区被困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用于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而不是提供更优质的社区服务。对此,更要让社区回归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本位,专心做自己的事、种好“责任田”;社区应牢固树立“围着群众转、解决群众难”的工作导向,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群众满意”的闭环效应,全力促和谐、护稳定、保安宁。
整合优势资源。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群团组织要大力支持,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推进社区提质提档、惠民项目、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要保障工作经费,让社区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底气更足、效率更高、成效更好;要广泛凝聚志愿者、物业、业委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结对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机制优势,构建党群联动、政社互动、全民行动的良好格局。同时,指导社区引入加强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服务,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有效实现部门、社区、社会力量多元发力,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能,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马成文,银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陆涛、李海东、马慧荣,兴庆区中山南街街道办事处。)马成文 陆涛 李海东 马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