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市民乐享惬意生活

2023年11月01日  郎凯

深秋季节,知青园里色彩斑斓。本报记者 郎凯 摄

罗家湖公园风景如画。本报记者 宋志书 林芸 摄

杞香园里的儿童游乐设施。

本报记者 郎凯 摄

鸟瞰杞香园。本报记者 郎凯 摄

剪纸装饰画扮靓公园。本报记者 郎凯 摄

丽景街西侧的小微公园里,市民正在散步。本报记者 郎凯 摄

驿园一角。本报记者 郎凯 摄

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指出,要努力在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走在黄河流域前列,走出一条具有银川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星罗棋布的小微公园点“靓”城市角落,为城市增添了别样风景,也让市民乐享惬意生活。自2014年起,银川就以每年6~10个的数量新建小微公园,小微公园建设成了银川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项目之一。近日,银川市今年计划新建的8个小微公园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银川建成区的各类小微公园已经有100多个。

这些小微公园点缀在道路交叉处、小区门口、街头巷尾,没有大门、没有围墙,与城市融为一体,与生活相映成趣。这些小微公园逐渐串联成片,成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从最初简单的种树植草,到后来的健身设施配置、功能区设计,再到如今的主题鲜明、文化范儿十足,小微公园在规划设计上经历了内外兼修的蝶变。这条内外兼修的蝶变之路,不仅彰显了银川“为民办实事”的民生温度,也赋予了城市浓厚的文明气质。

透过这些功能各异、景色分明,一步一景的小微公园,我们看到了银川市民城在林中、人在园中的宜居生活,看到了生态文明赐予银川市民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郎凯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