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2023年11月06日  王艳艳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个重要讲话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两个结合”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要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出发,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要求,担负起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

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根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基础。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以中华文明智慧向世界展示中国风范。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体现大国担当,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汇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弘扬时代新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形成若干文化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和品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繁荣文艺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凝聚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一是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二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道路自信,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三是明确了民族复兴的方向和路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民族复兴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四是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为民族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的坚定理论信念和强大精神力量,必将感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坚决落实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新的文化使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思想,能为文化建设提供正确方向。通过各种方式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推动文化建设的实践力量,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其次,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能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内化为全社会共识和行为规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贯彻核心价值观,使文化建设既有正确方向,也有强大凝聚力。两者高度统一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价值坐标。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繁荣文化事业,充实文化供给。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是要繁荣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要加强主流舆论引导,丰富文学艺术创作,产出更多文化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二是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要实施数字文化战略,发展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品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要素流通。两者相辅相成,统筹兼顾,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竞争力。这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思想。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是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要构建新型对外传播体系,培养懂国际规则、善讲中国故事的人才。要加强语言服务,运用新兴媒体,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公众监督的新格局。要鼓励文化企业创新,培育市场化文化生态。要建立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统筹对内改革和对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展现文化自信。这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一是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要通过舆论引导和典型示范,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社会文明环境。二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实主题教育,发挥典型引导作用,使其内化为个人信念和社会正能量。通过提高道德修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公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促进社会进步和谐意义重大。

新使命光荣,新任务艰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转化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以优秀的文化成果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穷魅力。

(执笔:王艳艳)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