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价值内涵

2023年11月06日  刘晓博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一、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理论维度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命题。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不仅能为现阶段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实践探索经验,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建设探寻发展规律,从而推动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从实践维度来看,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于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新发展阶段社会建设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阶段,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是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即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与智治相融合,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夯实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二、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包括全民性、共建性、共治性、共享性的核心要义,其主体强调了“人人”,其价值内涵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因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治理方式,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归根到底是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为根本遵循。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视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导向。即以问需于民为治理出发点,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群众的普遍需求作为治理的核心议题,有效解决问题来源。银川市正在有力推行社区服务需求项目化、清单化,以“一书三单”的方式为基础,根据居民现实需要细化“需求”“服务”清单,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方式。即有效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中人民的主体性和首创精神,坚持问计于民,优化共治的路径探析。银川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动群众共同商议、共同谋划,“听证会”“板凳会”等社区治理品牌不断呈现,民主协商制度基本形成。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主体。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共治性”要求群众不再是社会治理的旁观者,而是要转变为社会治理的决策者、建设者、管理者和行动者。银川市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工站为纽带、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六社联动”新模式,广泛组织动员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民力量。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共享”要求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评价者和监督者,与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共同构成社会治理效果的评估主体,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在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治理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

三、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执政能力的基础保证

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社会治理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社会治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模式在基层的延伸,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石。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党建工作,明确了党的领导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涉及多元主体、涵盖多方领域、触及多个层级、探索多种路径,是一个系统命题。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面对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融合度不高、社区党建基础保障薄弱、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较弱等基层党建及社区治理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向多元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综合能力与整体水平。二是基层党建可以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基固本,保持共同体内部和谐持久。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要求建设“纵向到底”的党组织体系。银川市构建起四级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架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底”,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党员的队伍优势,强化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国家对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深层次组织整合,将人民群众纳入国家对基层治理的一体化进程中。三是将党组织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层次是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根本要求。基层党组织扎根并融入基层社会,不仅能够有效统筹“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力量,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增进党群关系,磨炼基层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群众工作能力,更好发挥宣传、动员和组织功能,将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积极回应社会治理多元化、碎片化带来的各类风险挑战,激励社会组织和群众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活动,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执政能力。 (执笔:刘晓博)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