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姝)“栗某等24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争议一案现在开庭。”日前,24名职工因与某单位发生劳动争议集体申请劳动仲裁,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依法受理后,考虑到案件涉及职工人数较多,且这些职工现仍在岗工作,如到仲裁委员会参加庭审活动,既不方便又影响正常工作。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党支部研究后,立即开启“流动仲裁庭”绿色通道,由党员先锋队及时与用人单位、劳动者分别对接开庭事宜,近日到该单位正式开庭,将庭审放到当事人“家门口”。
首席仲裁员王永强庭审结束后说:“从坐堂审理到上门办案,流动仲裁庭既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便利,又是我们仲裁院党支部下沉一线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以案释法的普法大讲堂。”
据介绍,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义务普法宣讲队、党员联调快调先锋队、党员攻坚克难特战队三支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仲裁业务互融共促、同频共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今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院党支部着力推进队伍专业化、业务规范化、办案标准化,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坚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全面实行繁简分流、快立快审、简案速裁三项改革措施,深入推进“互联网+”智慧仲裁,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案与案卷数字化,大大提升了办案效能,减少了当事人来回奔波的成本,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和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