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指出,要注重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治理、全要素提升、全地域建设、全过程防范、全社会行动、全周期保障,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美丽银川。
近年来,金凤区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坚持“干”字为要,坚决打好“九大战”,实施好“八大行动”,深化“四尘同治”,加强“五水共治”,统筹“六废联治”,持续优化绿色发展格局,确保全会精神在金凤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造绿植绿
提升城市品质
午后的宝湖公园,阳光温暖舒适,不少市民在这里散步、健身、游玩。
建成于2003年的宝湖公园,今年有了新景致,公园内,一条崭新的红色跑道沿湖延伸。今年以来,为优化宝湖公园景致,金凤区自然资源局在公园悦书房、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周边和湖岸沿线设计栽植了马鞭草、芍药、月季等露地花卉及丛生金叶榆等彩叶植物,整治裸露空地2000多平方米,打造“雷锋林”基地,种植杨树、连翘、榆叶梅、海棠等树木2000多株。
除了改造升级原有公园绿地,这些年来,金凤区不断植绿、造绿,在城市空间合理留白,打造了一批设计精致、功能多样的小微公园。越来越多的小微公园成了附近居民的“后花园”,不仅实现了宜老宜幼、休闲健身等功能,也提升了城市的品质。
记者从金凤区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金凤区共拥有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口袋公园”73处,各类公园总绿地面积达1520多公顷,到今年年底,预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可达22.8平方米。
减污治污
优化城市环境
近年来,金凤区在减污治污上持续用力,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化“四尘同治”,加强“五水共治”,统筹“六废联治”,全力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
11月9日,在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企业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粉体涂装废气处理系统运行情况。近年来,该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改升级,实现了对粉尘颗粒物的捕捉过滤和有效吸附VOCs有害气体等治理目标,生产过程产生的大气颗粒物、甲苯等5项污染物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位于金凤区镇苏路西侧的银川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服务着周边35万人。记者在出水口看到,经过处理的污水清澈见底,肉眼看不到任何杂质。近年来该厂不断进行升级改造,“高效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工艺实施后,每天可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出水水质也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六权”改革
赋能高质量发展
11月7日,金凤区召开“六权”改革工作推进会,要求对标主要工作和重点任务,倒排时间表,绘好施工图,一项一项盯着落、一件一件盯着干。近年来,金凤区将“六权”改革列入年度重点督查工作计划,一体化统筹,让“六权”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盈南生态村庄位于金凤区良田镇园林村,占地900余亩,原始地貌以沙漠为主,是盈南村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而建设的集度假、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会议、培训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区,于2010年开园,后因园内湖水渗漏严重,从2018年闭园管护至今年4月。“六权”改革中,金凤区将盈南生态村西边、南边及湖面空地出租用于种植经济作物,4月份又将综合楼、果园和三个小岛出租,闲置资源实现了激活生金。
此外,金凤区还精打细算优化配置,用好水资源。金凤区水务一体化智慧运营平台建立于2019年,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水务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确保良田镇给排水建设、污水处理、农田灌溉及自备井的正常运维,推进了“用水权”改革。项目建成运行至今,水资源得到了优化利用的同时,也让居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置,减少了污染排放,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清洁能源改造
提升空气质量
初冬时节,走进丰登镇和丰村,房屋鳞次栉比,村间小路平坦宽阔。在村民寇国强家中,屋内的壁挂式暖气为干净明亮的客厅添了一份暖意。
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取暖条件的改善提升,得益于清洁能源替代煤改电项目的实施。通过空气源热泵,寇国强家中实现了清洁取暖。“2003年我们刚搬到和丰村时取暖用的是土锅炉,不仅麻烦,灰尘也大,而且一个冬天最少得花六七千元钱买煤。如今安装了空气源热泵特别方便,既环保也省钱,一个冬天用电只花了两千多元钱。”没有煤灰,没有污染,绿色节能的取暖方式只是金凤区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凤区始终把建设美丽庭院作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政府补贴资金,促进村户居室美、厨厕美、庭院美、家风美、村庄美。
金凤区立足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条件及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科学评估,在金凤区原有供热体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从今年开始,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冬季清洁取暖总目标:城区、农村清洁取暖率100%,农村热源清洁化改造“应改尽改”;城区非节能且具有改造价值的建筑100%完成节能改造,积极推动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清洁取暖体系。
本报记者 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