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把企业家当自家人让企业家与银川同心同行共赢共荣

——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侧记

2023年11月11日  闫茜

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78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3%……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银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中加快的高质量发展背后,是银川市永葆恒心、坚守诚心、秉持公心、倾情暖心、付诸真心“五心服务”护航企业家的细心贴心,也是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道路上政企携手、同心同行、共赢共荣的信心决心。

让企业家站稳“C位”,以城市之名给予企业家至高礼遇,银川有诚意,更有深意。

政府当好“店小二”

让企业家站稳“C位”

11月9日,20多位民营企业家来到银川市民大厅,大厅外侧的企业服务导办中心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专门为优秀企业及企业家提供的服务绿色通道。此外,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还开辟了企业服务大厅,在体验到开放式、零距离的政务服务后,大家纷纷给银川市为服务企业打造的“暖心之家”点赞。

“我们的新项目从拿地到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只用了3个月,当时就惊叹于政府审批流程之快。来到企业服务大厅,看到政府推动审批流程优化付出的努力,质、效的同时提升,彰显了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也推动着我们民营企业跨越式发展。”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想说。

“没想到现在开办企业效率这么高,成本一降再降,我们更有信心在银川顺利起步、发展壮大。”当看到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的“独任审批师”仅用20分钟,就为企业负责人办好一张经营范围自主公示营业执照,灵武市同心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威竖起了大拇指。他告诉记者,政府进一步提升审批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让企业一心一意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也让企业家备受感动。

银川市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黄海泉介绍,今年银川市整合优化涉企服务资源,提级重组企业服务中心,以“店小二”的角色,用“集成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的工作要求,有效解决服务资源碎片化和涉企政策兑现难等问题,为企业提供服务咨询、合理诉求处置、优秀企业家生活事项预约等服务,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促进了银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银川市有各类经营主体38.4万户,超10万户的民营企业贡献了40%以上的GDP、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80%以上的就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创新创业的主战场、财政收入的主来源,广大企业家已成为推动银川市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优化政策措施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对一座西部城市来说,吸引众多企业落户,靠的不是地域优势,而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以及城市与企业相伴相行、共同成长的理念。民营企业家们在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看到的政务服务的暖心和效率,只是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今年3月下旬,一场银川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民营经济发展大会隆重召开。银川“以城之名”让民营企业家站上“C位”,对50名2022年度优秀民营企业家和30家2022年度优秀民营企业进行表彰。随后,银川市又出台《关于全力打造更好更优服务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礼包,用满满的诚意、最大的力度、最优的措施,全力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收到了来自政府的服务保障卡,也享受到了机场贵宾服务、绿色通道、医疗保健、休假疗养、文化旅游等特殊礼遇,除了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之外,这些也是银川市政府持续释放出的尊商重商的强烈信号。”宁夏凯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华说。

此外,今年银川市积极设立“银川企业家日”,从法治层面对企业家予以肯定与褒扬,全方位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同时大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质效,建立“早餐会”“交心会”等政企沟通常态机制,提级重组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一体化企业服务专厅和24小时为企服务专线,在西部首推“独任审批师”制度,为企业提供专职、专责、专厅、专线、专员“五专”服务,13类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成为全国第二个、西部首个开展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改革的城市。

同时,银川市还率先在全区制定出台稳定工业经济、全力打造更好更优服务环境等系列政策措施,设立总规模7亿元的工业企业转贷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全力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今年已减免各类税费105亿元,降低企业社保费 9.4亿元,兑现各类奖励补贴近2亿元。

延伸服务半径

不断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雨露,滋养着经营主体茁壮成长。今年以来,银川的产业发展量质齐升,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能级不断扩大,单晶硅片产能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隆基、中环、鑫晶盛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三新”产业群链发展、集聚成势。

“可以专心做企业、做市场,对于企业家们来说是最幸福的,这座城市敬重我们,千方百计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最充足、最适宜的阳光雨露,让每一粒种子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李想介绍,作为国内专业从事风电减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在银川扎根20年,目前公司生产的减速器销量连续3年稳居国内同行业前三名之列,且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这与政府全方位的扶持分不开。

“上市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从启动上市到在深交所鸣钟上市,3年里,银川市和银川经开区管委会以‘一对一指导’‘保姆式服务’‘全周期培育’等多种方式帮助我们,多次赴深交所、全国股转中心等地沟通工作,并邀请专家上门为企业把脉问诊,解决了我们的急难愁盼,让我们可以安心发展。”李想说。

栽好优商梧桐树,引得凤凰筑巢来。2020年至今,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已有7个项目陆续落地银川,该公司总经理石刚坦言,作为一家来自江浙沪的企业,之所以选择银川,正是有感于这座城市对企业家的“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产业延伸到哪里,政府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现在我们不仅在银川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业蓝宝石制造基地,而且正在高标准启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项目,届时将会填补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的技术空白,对于未来我们很有信心!”石刚说。

让企业家站稳“C位”,想企业“融不到资的急”“物流成本高的难”“招不到人的愁”,银川市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用心搞好服务,用情做好保障,以城市之名给予企业家至高礼遇。目前全市2020家“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有1736家、占比87%;专精特新企业207家,民营企业有203家、占比98%。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