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庆区大新镇燕翔园社区,下楼遛个弯儿,就能在家门口轻松享受到修理小家电、磨刀磨剪子、义诊等服务。
开展服务的领头人叫刘玉田,2018年,这位七旬老人看到周围众多老年人独自在家,生活中有许多不便后,决定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服务。起初,只有他和几位退休党员自筹资金购买工具开展志愿服务。这几年,受到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退休党员和群众加入到队伍中来,现在,不仅有医生还有专业修理工,固定成员增加到23人,服务范围也拓展到理发、推拿按摩等10余项便民服务。
11月30日一大早,刘玉田又拿着磨刀工具来到社区,只见他手握刀柄,粗磨、细磨、砂磨……还不时将刀拿起来用拇指感受一下锋利程度,直到刀刃光亮才算完成手中的活计。磨刀的工夫,他还会和居民唠唠家常,一来二去,渐渐熟络。“每个月有固定的服务日,如果大家有需求,还会随时‘加场’。”刘玉田干劲十足。
简单休息后,刘玉田接到一通电话,一位老人腿脚不方便,希望有志愿者上门为其理发,他立马答应了。到了家中,他一边为老人细心理发,一边陪老人聊天拉家常。
经过几年的相处,刘玉田和居民们处成了朋友,谁碰见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社区也看到他在群众中的威望,成立“老刘说事儿”工作室,邻里纠纷、租房户与房主的矛盾、老人赡养等问题,这些在普通人看来避之不及的繁杂小事,经刘玉田不厌其烦地调解后,双方总能握手言和。
除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外,刘玉田总想方设法为大家提供暖心服务。他配合社区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居民逐一登记造册,定期入户了解大家的意见建议,帮助家庭困难的人员申请困难补助,为高龄老人检查下水管道、换灯泡、打扫卫生。几天前,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里水管坏了,总滴水,他知道后午饭都没来得及吃,赶紧上门为其维修。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献爱心、讲奉献、做服务,我是老党员,应该发挥一下余热和特长。”在刘玉田看来,他干的都是小事儿,但能服务群众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他要一直做下去。
本报记者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