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水资源”变“水资产”

用水权改革为“四水四定”注入动能

2023年12月11日  吴春霖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这一目标,全方位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深入实施用水权改革,盘活水资源,提升水动能,激活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水引擎”,以高质量水权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我市以用水权改革作为破解缺水的关键一招,成立用水权改革专项小组,科学编制《银川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2020~2030)》《银川市“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方案》《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固“四梁八柱”,为破解“水瓶颈”、强化“水保障”, 推进用水权改革明确方向。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用水权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市建立任务台账制度和改革任务月度报告制度,同时,建立重点用水户监控名录、用水台账和管网内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取用水行为。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对违规用水行为立案处罚28起,罚款10万余元,封填违规自备井35口,大幅提升了违规用水成本。

此外,我市明确用水权交易收益分配和资金使用等机制,协调县(市)区开展农业、工业用水权交易。目前,全市农业、工业、养殖业确权工作全面完成,确权水量共计12.4亿立方米,发放工业用水权证143个、农业用水权证269个。

水权改革激活节水增效“源动力”

用水权改革重在“节水增效”。目前,我市全面建立运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四项机制”,各县(市)区全部执行末级渠系农业新水价。注销农民用水协会158家,新成立农业灌溉服务合作社及灌溉服务公司36家,基本实现水费“收支两条线”。

今年夏天,贺兰县立岗镇幸福村村民张勇在水管员的指导下借助太阳能自动化闸门为农田进行了精准灌溉。“过去农田灌溉基本都是大水漫灌,一亩地水费约60元,现在通过精细化管理,一亩地水费降到45元左右。”张勇告诉记者,田地边的太阳能自动化闸门由宁夏立水源智能节水科技有限公司远程管控,实现了科学配水、高效节水。

贺兰县作为自治区用水权改革试点县,近年来,该县全力加快用水权改革步伐,创建“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模式,创新节约水资源模式,每年节约黄河水1000万立方米。通过用水权确权登记,明确农户用水权并发放证书,规范用水秩序,减少矛盾发生。

“过去靠着黄河不发愁,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如今,分配多少用多少。”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党支部书记马瑞宁说道。村民凭着用水指标浇地,全村确权水量1041.67万立方米,实际用水量788万立方米,节约200多万立方米。“全村4条支渠、42条斗渠和其他重要取水口,都有人管。”马瑞宁点开手机,一张灌溉图清晰显示,泵闸按需提闸,精准放水。

截至今年11月,全市共开展用水权交易26笔,交易水量2687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51亿元,实现水资源向“水资产”的转换。如今,从收储到交易,闲置的用水指标不仅“活起来”,而且“动起来”,实现了闲置向增值的流动,以改革进一步推动节水增效。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补齐用水权交易底数信息,为用水权交易市场提供实时供需信息,提升用水权信息动态监管能力,不断激发用水权交易市场活力。

本报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