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青睐农货,在直播间争相购买农产品,但请专业的直播团队来村里成本太高,村民自己播又没有什么经验。面对这种情况,西夏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工委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发起了“红芽”主播培训计划。计划用一年时间,投入40万元,培养100个能上镜、会介绍、懂电商的“农民主播”,为乡村振兴工作输送人才。
据了解,直播培训设置基础理论课程、直播带货、店铺搭建、主播技能训练、活动营销等60节课程,电商基地通过自身电商资源和市场号召力,从业内标杆、培训机构、一线达人资源方面,安排数场观摩学习活动,从电商认知、直播操作及行为规范、线上互动体验等层面提升学员从业能力及行业体验度。“理论+实操+答疑”的培训方式,帮助学员不断巩固提高具体技能知识。截至目前,西夏区兴泾镇、芦花乡等4个村(社区)共有1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导师赴各村现场指导学习4次。
“这里的直播环境太好了,设备也比我们村上的先进,我以前都是在村里支个手机自己播的,这是第一次在专业的电商直播基地做直播,心里还是挺激动的。”兴泾镇兴盛村村民董卫国说道。
“感觉自己进步很大,现在了解了直播平台的各种政策和规则,哪些能播,哪些不能播,直播头像怎么选、背景图怎么拍能关联到产品、自我简介该用什么样的模板更吸引人等等,心里都有数了。”丁玉成是兴盛村村委会的后备干部,村上发出主播培训的通知后,他积极报名参加,已经上了5节课,他本人也在直播基地进行了试播,直播的话术、推品方式都在向专业化转变。
据了解,西夏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协调辖区银川电商直播公共服务基地党支部红色主播资源,共同制定“红芽”主播培训计划,打造培养自己的“农民主播”。目前,通过挖掘党员干部队伍中的直播爱好者、合作社中的直播从业者、具有开展直播意愿的村(社区)干部30人,培养“农民主播”人才。
西夏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引导“三新”群体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将个人技能转化为群体技能,让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农产品电商销售人才发挥作用,助力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