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推进“九九攻坚突破”,全面部署了明年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任务,强调要聚力高能级产业形态,实施“三新”产业集群工程和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启动建设“算力之都”,着力强能级、增效益,在抢占新赛道上攻坚突破;要聚力高层次创新要素,加快创新平台优化布局、创新主体提质增量、创新人才引育集聚、创新生态迭代升级,着力强主体、育平台,在构筑新质生产力上攻坚突破。
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必须“谋其上”。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密集活跃期,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融合交叉、多点突破态势。没有趋势性的产业带动,下游的产业便无法升级,产业环境的活力就会不足。面对这样的发展命题,我们只能不遗余力抢占新赛道,把握最前沿的创新方向。银川启动“算力之都”建设,就是看准了算力的“高能级属性”,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飞跃式发展。产业领域对于算力的需求肉眼可见,通过一系列产业方向的制定和市场资源的调动,主动参与到算力产业的竞争中,全力以赴取得先发优势,才能为接下来的产业创新、构筑新质生产力打开突破口。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银川产业经济的发展,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实体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银川市潜心布局“三新”产业,积极推动“三新”产业集群发展,瞄准的就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风口,下游工业制成品的市场需求。而在此基础上催生的人才聚集力、科技创新力,将反向推动产业的整体升级,带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新兴产业集中,进而提升生产效率,激发更多生产力。
在新赛道上构筑新质生产力,银川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针对性的招商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补链强链,还有营商环境的打造,对于本土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金融领域的定向突破,加上进一步夯实人才体系,多管齐下才能进入新赛道,并在新赛道之上抢占一席之地。事实上,构筑新质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一个激发城市内生动力,以点带面提升各行各业积极创新、求新求变的城市发展氛围的过程。如果没有构筑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传统产业参与新兴产业的空间就十分有限,更难以吸引不同领域的力量参与其中。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符合银川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逻辑。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需要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将社会资源和市场要素统一到构筑新质生产力这个主线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走出一条符合银川实际、富有银川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