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断深化改革在厚植新优势上攻坚突破

2024年01月03日  本报评论员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同步发力,以更强劲的改革牵引力、开放带动力、环境吸引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强市。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改革开放提升工程,推动深层次集成改革,建设高水平开放枢纽,构建大营商环境格局。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全会强调,深入开展“改革系统集成攻坚突破年”。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城市开放度,进一步释放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创”与“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这是银川取得辉煌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新的发展使命,更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推动深层次的“创”与“变”,提升城市产业的支撑力,积累城市文化的软实力,释放发展环境的凝聚力。

银川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产业。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园区经济的实力,夯实银川产业经济基础,这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现在的支柱产业,就是过去的未来产业。包括“三新”产业在内,银川布局新兴产业的过程,其实就是现有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从零到一,从无到有,通过“创”与“变”,我们才能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改革无止境,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以超前的眼光和作为,培育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支柱产业,产业的发展与转型的同时进行,真正积累出新的发展动力。

以深化改革释放资源要素的活力,挖掘新的利益增长点。银川在“六权”改革上的积极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资源激活之路。这样的“创”与“变”,不仅是呼应当前的发展要求,更是在为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立好资源要素的“规矩”,定好可持续发展的“调子”。事实上,银川在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上,仍然拥有巨大的潜能亟待释放,通过深化改革,触及更深层次的领域,才能激发这些潜能,厚植新优势,为银川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银川更高水平的开放。我们不遗余力挖掘资源要素的活力,就是努力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一部分。只有依托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银川的经济发展才能水涨船高,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从物流枢纽的承载能力,到跨境电商的深度推动,更为重要的,则是与我国发达省份和地区深度合作的打通,最终形成资源的输出、商品的往来、模式的引入、科技的交流。以高水平的开放塑造高水平的发展环境,服务“强首府”战略的推动,积累更加强健的城市整体实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更是银川实现城市整体实力跃升的关键一招。事实已经证明,向改革开放要发展,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改革开放要效益,这是我们推动工作的决定性因素。2024年的大幕已经拉开,改革开放的新画卷正在等待我们描绘,让我们以昂扬的斗志,加快建设开放强市,实施改革开放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改革系统集成攻坚突破年”,为全体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