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间,银川市各大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等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新年活动,消费市场人气爆棚、活力满满。火爆背后则是银川市商业版图在持续拓展的过程中,愈加注重建设高品质商业载体、培育新兴潮流业态、创新塑造体验场景,通过发力“场景经济”来促进大众消费,从而让消费市场热度不断攀升。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23年以来,银川市将全面促进消费、释放内需潜力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坚持多点发力,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活动,在一系列的消费场景和业态的打造下,经济稳步升温,消费也按下了回暖“加速键”。以今年元旦期间各大商业综合体在“场景经济”上发力为例,通过创新节日消费场景,打造沉浸、体验和互动式的消费模式,并且延长营业时间开展跨年主题活动,一系列“整活”举措营造出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为商圈吸引了数倍于平日的客流,带火了商圈内餐饮、演出、集市等多种消费。与此同时,各大特色商业街区也装扮一新,多元化的新潮元素和艺术潮流齐齐登场。数据显示,元旦期间,我市63家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8512.07万元,同比增长41.14%。其中32家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7207.11万元,同比增长40.62%;31家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304.96万元,同比增长48.47%。另外,服装、鞋帽、金银珠宝、水果生鲜、日用品类、饮料类、节日化妆品、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等也大幅增长:服装类同比增长70.03%,鞋帽类同比增长64.88%,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3.21%,蔬菜类同比增长39.59%,水产品类同比增长36.98%,日用品类、饮料类、节日化妆品、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则分别同比增长20.8%、18.75%、18.73%、12.22%,其他类同比增长83.58%。
在一众新老商圈各聚资源比拼格局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商家愈加意识到提供给消费者的不能仅仅只是商品的售卖,而是一种消费体验的打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促进消费场景融合发展,才能激发消费新活力。正因为如此,在商业综合体与特色商业街区不断增多、竞争加剧的同时,商家需要明晰如何挖掘自身特色和差异化运营。而且,随着商业综合体与特色商业街区的不断迭代升级,这些空间不再只是购物场所,而是进阶为新的生活空间与场景。因此,各大商业综合体与特色商业街区要结合区域特色、自身定位等,塑造商业与区域文化、生活人居和生态环境等深度融合的新消费场景,打造有特色、有流量、有记忆的商业空间,探索体验式、沉浸式、场景式的商业服务供给,否则只会陷入千篇一律、形式趋同的窠臼,到时候又会落得个“开业热闹一阵子,过后基本没啥人”的尴尬境地。
“把美好的生活方式带给大家。”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在“场景经济”上发力,就是通过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城市体验场景,来吸引不同消费群体的参与,从而激发消费活力。敏锐发现消费趋势的变化,注入本土特色文化,丰富经营业态种类,加强营业形式创新,融入现代设计观念和生活方式,打造集休憩、观赏、娱乐、餐饮、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开放空间,构建消费新场景,这显然是今后商业综合体与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趋势。说白了,就是丰富消费业态和打造舒适空间,让多元业态能够共享客群,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休憩空间、社交空间让消费者愿意延长逗留时间,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消费机会。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