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印象王成

2024年01月31日  贾峰

王成画作《和光同尘》。资料图片

第一次与青年画家王成见面,是在他的个人画展上。大大小小近百幅作品挂满了宁夏博物馆三楼的一间大展厅,王成站在一幅新近完成的作品前向参观者介绍着,身边围满了人。

展览中有很多尺幅不小的作品,都画得很精到,画面张力十足。王成的作品题材极为广泛,山水、人物、花鸟样样都有,工笔、写意、没骨手法并进,这样的胆识在宁夏青年画家中很少见到。现在画坛流行的是“符号化创作”,特别是一些初入画坛的青年画家,为了快速打开局面,往往择取一种个人最为擅长的题材和手法,并不断重复,以形成个人标签,好让大家记住。显然,王成没有走这条“捷径”,而是选择了一条“出力不讨好”的传统老路浸染其中,慢慢锤炼着自己的面目。

后来与王成接触多了,慢慢地了解了他的一些想法,知道了他的作画习惯。他喜欢先立题目,再选择创作手法,形式为内容服务,只要能够很好地表达画意,无论什么方法与形式,他都喜欢尝试,尽一切手段为画面服务。

前不久,我去了王成在亲水大街附近的工作室,很开阔的一个空间,他每日在此思考发呆,谋划着自己的创作,十年下来积累了近千幅作品,着实不易。实际上,这间工作室更像是他的私人美术馆,他将得意之作一一挂于墙面,每日细细琢磨作品中的不足,不断寻求着突破与超越。

每看一幅他的作品,我都觉得很是喜欢,总的感受是:王成的基本功十分扎实,在传统上下过大功夫,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是典型的学院派风格。不难看出,他十分注重从古人的经典作品中吸收养分,特别是在明清一些文人画家处用功颇多,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等都是他取法的对象,他喜欢徐渭豪放不羁的心性抒写,钟情八大山人空灵幽静的诗意空间,迷恋吴昌硕纵横老辣的笔墨技法。在王成看来,悠久的中国画传统,有太多值得不断揣摩的精华,能以优秀的古人先贤为标杆,不断醇化自我的笔墨语言,是一件值得终身沉浸其中的大乐事。

王成的几组条屏作品,极具宋画的清新典雅,又有明人的自然天趣,画面章法很是讲究。相较于单幅创作而言,条屏组画难度很大,既要经营好单幅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又要兼顾好各幅作品之间的关系,对画者而言是不小的挑战。王成坚定走传统路线,显然早有心理准备,愿意知难而上,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雄心抱负,在当下的物化时代背景下,这一点显得尤为珍贵。

我想,再过十年,如果王成依然能葆有今日的创作激情,日日精进,年年出新,必如他的名字一样,有所大成。

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