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2024年02月19日  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科学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是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 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是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刻也不能离开党的领导。文化领导权本质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核心任务就是要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二、 科学方法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和科学方法,打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打通了作为魂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作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巩固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两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世纪难题,在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思想进程中实现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动力,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向度。

三、 基本原则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原则,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其一,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其二,秉持开放包容。中华文化从来不用单一文化来替代多元文化,而是始终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以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今天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同时,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打破一切形式的文化隔阂和文化壁垒,去广泛地吸收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并将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以此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其三,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是动力,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四、 价值旨归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强调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五、 时代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使命型政党,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的起点”,提出“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意味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繁荣兴盛是指向现代文明的文明更新、文明进步和文明跃升。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安阳时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和概括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建设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必须在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顺应世界文明发展之势,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成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六、 国际视野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坚守开放包容的人类文明进步理念,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图景中也鲜明体现出开拓性、创新性、开放性的全球视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和灵魂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当今世界有8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多种宗教。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以及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文明多样性不仅使世界具有了姹紫嫣红的色彩,也使人类社会充满了发展进步的蓬勃活力。文明交流互鉴的提出是重大理论创新,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辉煌历史中,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文明观,即反对文明冲突论,进而实现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共存、共谋发展,让文明多样性、文化丰富性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有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执笔:马卉)

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