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持续推进银川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具吸引力的开放之城

2024年02月19日  于丽萍

近年来,银川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盯开放不足这个突出短板,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中阿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提升,开放载体承载力持续增强,环球最具吸引力、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等国字号荣誉,赋予了打造开放之城的新动能。

着力发展优势产业,激发开放型经济活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论是区域小循环,还是全球大循环,只有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才能全方位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银川围绕打造“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和“三新”产业发展,支持“链主”、“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领先示范等优质企业嵌入国内外优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配套协作开放水平,打造开放型产业集群。聚焦枸杞、葡萄酒等“六特”产业,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引进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提升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深入实施外资三年外贸五年倍增计划,加快跨境电商垂直平台和海外仓建设,加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对接合作,使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挺进国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着力推进枢纽建设,构建内联外畅新格局。当前,开放枢纽功能更加突出强调开放的软环境提升和设施载体建设,统筹引进来的通道拓展和走出去的平台构建。对于银川而言,应更加积极融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东南西北四向拓展、陆海空网四路并进,以多点开发、多向共通、多方互济的“大联动”积极融入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在“硬联通”上,需加快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性综合货运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促进多式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公铁海联运班列提运量、降成本、增效益,推进综保区与河东机场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在“软联通”上,需深度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沿线省市区探索建立公路、铁路、航空及多式联运的统一运价体系,打造多式联运“数字新通道”,推动通道运输资源集约化、高效化发展,整体提升通道标准和水平。

着力加强外事服务,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吸引外资的高水平开放举措,有力提振了外资企业投资的信心。可以说,优化营商环境既是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抢答题”,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面向未来,银川更需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保障,通过创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打通服务数据壁垒、推动外事审批业务“一网通办”、拓展国际贸易链条业务、创建更高品质宜居宜业环境等一揽子措施,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专业化一流营商环境,高标准打造办事标准之城,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铺路架桥,不断提升对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着力发挥会展作用,增强城市形象辨识度。会展是打造城市名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具有促进交易、联系供需、文化交流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重要功能。银川以“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为目标,既依托城市产业特色,亦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形成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加快国际性、国家级和区域性、行业级展会双引进、双培育,支持国内外知名展会项目和会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银川,打造区域总部会展中心。另一方面,增强现有规模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办好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一山一河”文化旅游节等节会,创新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办会模式,引导重点展会与论坛、推介、演艺、赛事、文创等相关活动融合,与产业招商、旅游消费协同发展,增强展会综合效应,提升城市知名度和辨识度。

唯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银川将一如既往坚持开放、包容、共赢的发展方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上同步发力,扎实推进“五八”强首府战略,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开放之城,以开放强市新动能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赛道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银川篇章。

(作者单位:银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于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