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始于西汉,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沿袭传于后世。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因此,元宵节亦称“灯节”。
我的乡下老家,每年一到元宵节,都会放烟花,闹花灯。闹花灯的队伍,是由各自然村的舞狮队、高跷队、旱船队、花棍队、秧歌队、锣鼓队等组成,串联表演,分外热闹。长长的队伍由一座村庄到另一座村庄,璀璨的灯火在夜色里游动。那琳琅满目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很多看花灯的人,由此地到彼地,相伴而行,不亦乐乎。
走在前面的身长一丈有余的“狮子”,它用力摇摆着头,时而滚到这边,时而又滚到那边。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丈多高的中幡。艺人们一会儿把幡托在手里,一会儿用肘、头、牙齿托住,偶或让这个又高又重的幡风一样旋转起来。
灯会上,狮子灯、走马灯、金鱼灯、小白兔灯、花篮灯……不一而足。醒目的兔灯,雪白的身子,长长的耳朵,笑意盈盈的兔儿脸,颇有幽默意味;花篮灯大抵是粉红色的,喜庆满满,篮中仙桃儿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颇能勾人味觉,引人食欲;更多的手提花灯,上面画有栩栩如生的山水、花卉、古典人物,让人流连回味。
闹花灯的队伍游走到哪里,欢乐就在哪里盛开。闹花灯的这一晚,是一个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的夜晚,看客如云,游人如织。闹花灯寓意平安顺利,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它也蕴含着团圆、和谐、追求自由的文化意义,内涵丰厚,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
◆程应峰(湖北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