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国会26日批准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瑞典将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有分析认为,随着瑞典加入,北约完成在波罗的海围堵俄罗斯的最后一块拼图,波罗的海将成为“北约湖”。只是,俄罗斯在此区域有重要前哨,仍然具备反制能力。
【重大地缘意义】
法新社报道,继芬兰去年加入北约之后,瑞典“入约”意味着除俄罗斯以外的波罗的海周边国家都将纳入北约版图,波罗的海将变为“北约湖”。
“从地理上看,波罗的海正在成为北约的一个湖泊。”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明娜·阿兰德说。
一些分析师说,“北约湖”的形成对北约有重大地缘意义。瑞典把守着漫长的波罗的海海岸线,还拥有波罗的海最大岛屿哥得兰岛。正式“入约”后,瑞典将完全融入北约防御体系,进一步强化北约在波罗的海的防御态势。一旦与俄罗斯爆发军事冲突,北约有足够优势扼住俄方在波罗的海关键航道周旋的空间。
瑞典加入同样有助于北约在战时经海路增援较为脆弱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三个国家与俄罗斯接壤,长期被视为北约的“阿喀琉斯之踵”。
【水下态势莫测】
一些分析师指出,尽管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实力已经远不如冷战时期,俄方水面和水下力量依旧能够在这一区域对北约构成威胁。
法新社说,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涉及波罗的海海底管道和电缆的一系列事件给这一区域敲响警钟,凸显水下态势复杂莫测,也暴露出波罗的海海底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在此背景下,一些北约国家加强海军军力部署,并寻求提高监测能力。
德国汉堡联邦国防军大学研究员尤利安·帕夫拉克指出,海洋不同于陆地,监控起来十分困难。“北溪”管道遭破坏等事件表明,“仍然很难确切了解海面下和海底发生了什么”。
【俄有反制前哨】
北约加紧挤压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活动空间,但俄罗斯在这一区域有一处重要“前哨”——加里宁格勒。这块“飞地”位于北约成员国波兰和立陶宛之间。俄方近年来加强在加里宁格勒的军力部署,包括可以搭载核弹头的导弹。
美国陆军军事学院教授约翰·德尼告诉法新社记者,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的驻军规模不及苏联时期,但一直保持对水下军力的投入,并仍有能力发起小规模登陆战或威胁北约补给线。
按照德尼的说法,就近距离和远距离打击、核打击而言,“俄军的火力和射程都超过北约在这一区域的成员国”。即使算上瑞典,北约在波罗的海的海军力量也相对有限。
另外,一旦爆发战争,俄罗斯可能经由白俄罗斯,打通65公里长的苏瓦乌基走廊,从陆地上包围波罗的海三国。苏瓦乌基走廊是波兰与白俄罗斯边界以及波兰与立陶宛交界的狭长战略地带,可通往加里宁格勒。
“称波罗的海为‘北约湖’将导致自满情绪。”德尼总结说,北约在这一区域仍缺乏遏制俄罗斯的能力。
北约长期渲染俄罗斯对欧洲国家尤其是欧洲东部北约成员国的威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2月上旬接受美国知名新闻主播塔克·卡尔森采访时说,俄罗斯对波兰、拉脱维亚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没有领土要求,不会对波兰使用武力,除非波兰袭击俄罗斯。
【地区安全风险加大】
26日匈牙利国会投票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瑞典加入“使北约更强大,瑞典更安全,我们所有人都更安全”。
分析人士指出,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并借机掌控欧洲盟友,成为导致乌克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北约今年1月启动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如今又加大北扩步伐,一系列举动恐将给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带来更多风险。
奥贝里说,北约将两个先前奉行军事不结盟政策的北欧国家瑞典和芬兰纳入军事联盟,将对地区安全和整个欧洲的安全构成挑战。
今年1月,北约启动名为“坚定捍卫者2024”的跨大西洋军事演习,演习将持续到5月底。这场北约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军演有北约31个成员国以及伙伴国瑞典的约9万名军人参加,剑指俄罗斯。
此外,北约军费支出进入了加速模式。2月中旬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强调,北约将加强威慑和防御。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后表示,预计今年将有18个北约成员国的国防投入占比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而2014年达到这一占比的仅有3个成员国。
分析人士认为,北约不断渲染“俄罗斯威胁”和未来与俄可能的战争,目的是为北约东扩、北扩制造借口,并让成员国民众愿意支付更多军费和参军入伍。英国皇家三军研究所分析人士马克·加莱奥蒂说:“人们正在感到厌倦,对俄乌冲突有明显的疲惫迹象,为此,一些人想吓唬公众,营造一场假想中的俄罗斯入侵。”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