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虽然当时通信不便、书信来往缓慢,但同为建筑工人的肖俊国和绳玉敏却谱写了一段爱情佳话。
“最长的一次分离是建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时候,他在酒泉,我在宁夏,直到工程结束才见到他。”回想往事,头发花白、年逾七旬的绳玉敏说,虽然当时聚少离多,但是肖俊国对于工作和事业的执着一直深深地感动着自己。
“来时一片荒原,走时万家灯火,那一刻的感受,只有同为建筑人的老伴能理解。”肖俊国笑着说,从宁夏到天津,再到甘肃酒泉,肖俊国已经记不清自己参与过多少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建设,但不论他走到哪里,绳玉敏都悉心支持、无怨无悔。
“1978年我们俩结婚,连婚礼都没条件办,我就跟着他去天津搞建设。”绳玉敏回忆。再次点亮一片万家灯火,夫妻二人终于回到了宁夏,但是之后他们又要分别参与青铜峡水电站和石嘴山大武口电厂的施工建设,一个月最多只能回银川两次。
“我们参与的这些项目都是重大项目,关乎国家发展,和这些相比,自己‘小家’的牺牲微不足道。”肖俊国感慨。结婚46年,几乎一多半的时间两口子都各守一方。然而执着且热烈的理想信念却让夫妻二人的感情更加浓厚,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子女。2023年,团结和睦、积极进取的肖俊国一家荣获了“银川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兰菁 付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