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电动自行车起火引发南京一小区发生火灾。经初步分析,火灾系建筑一楼架空层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起火引发。随后,各地开始对电动自行车停放进行整治,如江苏省连云港市发布“电动车管理新十条”,包括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公共区域停放或者充电,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不得上楼入户,严禁私自改装电动自行车等,其中将原有的一些管理措施,进一步升格到对“停放”地点的禁止性规定,和明确不得“上楼入户”等十分清晰的禁止性规定。
在银川,电动自行车通常存放在小区停车棚和室外停车区,一部分停放在小区住宅地下室公共区域。随着各地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放的管理升格和收紧,电动自行车原有的停放习惯会不可避免地改变。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观点①
给电动自行车找个去处
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的特性,如今已经成为大家出行的优先选项之一,虽然在银川共享电单车已经普及,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出行是挺方便,但怎么停放却成了一大问题。最终无处停放的问题就衍生出来更多问题,随意乱停影响交通,电动自行车上楼、飞线充电造成安全隐患,还有一些不规范停放点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数据显示,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而90%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则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起火直接原因多为充电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的燃爆,并因起火速度快、燃烧释放有毒气体等,造成居民伤亡。
因此,电动自行车需要一个安全规范的停放地点,一些住宅小区土地有限,公共区域涉及更多利益,因此,不同的小区,应当开辟更多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区域,并且远离天然气管道、配电箱等设施,总体来说就是要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为每一个小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同时还应该配备灭火器、火警报警器等基础消防设施。但每个小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应该怎么建设,还是需要根据每个小区不同的情况进行探索设计,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工作越早做,提前谋划的空间越大,主动性就越强,安全系数就越高。
观点②
加快隐患车辆的淘汰速度
2月27日上午,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专项检查,在市场端宣讲行业标准。重大事故之后,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理所应当,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专项检查”变成“长效约束”。
宁夏去年出台《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方案》,给超标电动自行车设置了过渡期,严格规范的同时,也在加快淘汰。至今淘汰了多少不知道,但解决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已经迫在眉睫。昆明为了推进置换淘汰,设置过一些优惠套餐,它不笼统讲以旧换新、折价、补贴,而是拿公交地铁一卡通、购车抵用券、厂商补贴防盗服务等具体内容给车主选择,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详细解答。这就彻底打消车主关于利益损失的顾虑,车主也更愿意配合。
不过话说回来,市面上在售的,未必就完全合规。一些商户为了牟利,违规增加电池电压、拆卸限速装置,皆是不容忽视之隐患。从市场源头把好质量关,消除电动自行车自身安全隐患,唯有加强监管。对配件生产企业要尽快建立产品安全溯源追责机制,明确“谁生产、谁负责”,对销售企业则需严格市场准入。
新、旧车辆管理两头发力,可以大幅压缩隐患空间,这其中,上牌、办驾照、买保险等规范管理与一站式服务亦不可缺位,政策要细化、要明确,执行要严格、要果断,弹簧般时松时紧的话,管理达不到“长效”。
观点③
加强市场监管 减少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的快捷方便是有目共睹的,对于提升城市交通通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疏导应当排在治理逻辑的首位。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其底层逻辑仍然是方便市民的日常出行。包括开辟更多的停车区域,增加足够的公共充电桩,与公共交通网络快速连接,都会增加电动自行车的积极因素,减少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起火,具有偶发性、不可预测性,对隐患只有“发现一处,查处一起”才能避免小事拖大、追悔莫及。从长远角度看,最大程度降低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一方面要尽可能避免假冒伪劣电动自行车电池流入市场;另一方面则需要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商加大研发力度,以技术创新拉动市场销售,让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程度不断提升并能够实现商业化低成本量产,最终让广大民众受益。也只有此,电动自行车这一物美价廉的代步工具才能真正便民利民。
吴戈 刘薇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