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金凤区森林半岛小区东侧的小巷内,鳞次栉比的店铺间,一家名为“聚福面馆”的店铺映入眼帘。不大的店铺,整整齐齐摆着八张桌椅。随着鲜红的羊肉臊子面和羊排小揪面的上桌,香气逐渐溢满整间店铺,面条劲道爽滑,羊肉不膻不腥,一碗面下肚,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用心经营13年
聚福面馆是一家夫妻合开的店铺,店里只有顾海彦和赵娟夫妻俩。顾海彦家里就是做手擀面的,学会了这门手艺后,他俩最初一起在兴庆区新华路开了一家店,经营了6年。中间由于想尝试新的工作,并且孩子刚出生需要照顾,二人把店关掉了几年。孩子长大些后,他们又在森林半岛开了这家面馆,至今已有7年。
13年的时间,让夫妻二人对面馆有了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每天早晨8时,夫妻俩都会准时打开面馆大门,步入后厨,切菜、和面、熬制骨头汤,在忙碌中开启新的一天。等到11时左右,店里顾客就多了起来,二人配合默契,忙而不乱,顾海彦在后厨负责做面、熬汤,赵娟在前台负责收银、打扫,日复一日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森林半岛开店的7年,让夫妻俩积累了很多自己的客人。赵娟介绍,店里来的几乎都是周边小区和商圈的熟客,有时来了人,付了钱,不用说什么,在心照不宣间就确定了要点的菜品。
一碗面的温度
羊肉臊子面是店里的一大特色,把羊肉切块,放入葱姜蒜、辣椒面和各种调味料炒成臊子,制好的臊子备在后厨,这是每天早上夫妻俩都会做的工作。等到店里的人多了,顾海彦就会再取出一口大锅,将土豆、萝卜、西红柿一起炒香制成菜码,大碗里盛面,铺上菜码,淋上羊肉汤,最后舀一勺羊肉臊子,一碗鲜香扑鼻的羊肉臊子面就上了桌。
要想面好吃,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勺羊肉臊子。每隔4天,夫妻俩都会去选购好羊肉,剁成小块。“羊肉的挑选也有讲究,不能选太小的羊,最好是30公斤左右的盐池羯羊。”赵娟说,“这样炒出来的汤才好吃。”面条筋道则是羊肉臊子面好吃的又一秘诀,她介绍,每次和面时,要放入鸡蛋和食盐,这样和出来的面会更筋道。
等到饭点,店内人头攒动,面的香气混合着“吸溜吸溜”的嗦面声,填满了整间小店。手擀的臊子面,尽管粗细不一,却处处透着一股家常味,红色的油铺在上面,吹开来,底下是清澈的汤,拌匀后,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食指大动。“面,还是要自己做的才好吃呢。”赵娟笑着说,一碗面入口,给了无数食客家的味道。
和面馆一同成长
羊肉小揪面是店里的又一道招牌食品,一片片面躺在碗里,配上红油羊肉汤,让人口齿生津,一勺面入口,不只有羊肉的香,还带点微微的香辣,让人忍不住吃了一勺又一勺。赵娟说,这里用的都是平罗的辣面子,辣子好吃,主要就是取决于用的辣面子。
如今,银川开了一家又一家手擀面,但仍旧有很多食客愿意坚持来这家聚福面馆,点一碗面。“我在这家店开店的时候就来这里吃,每次都会点一碗羊肉臊子面或者羊肉小揪面。”来到店里的一位食客如是说。问及特色,赵娟笑着说:“和那些大饭店不同,我们的口味更清淡些,却也更家常。”
冬去春来,人来人往,这家面馆始终开在这里,陪伴着每个人的生活。和很多面馆一样,夫妻俩忙碌,孩子则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很多食客也熟悉了这店里最常见的景象。对此,赵娟感慨万千,她看着无数食客光顾,看着时间给每个人留下印记,“刚在这里开店的时候,会有人带着孩子过来,7年时间里,我看着这些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同慢慢长大,感觉特别的亲切熟悉。”
在年复一年的时光中,夫妻俩熟练地经营着这家面馆。他们的生意,也如同锅里的一碗面一般,热气腾腾,红红火火,带给无数食客力量。
本报记者 吴璇 实习生 李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