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黄河风大宋潮最开封

唱响文旅融合“黄河颂”

2024年03月14日  岳蔚敏

阳春三月,开封黄河生态廊道色彩斑斓,一幅生态优美、文化兴盛、百姓安康的画卷在黄河之滨徐徐展开。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全面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5年来,开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聚焦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文旅产业发展带动黄河文化重焕神采。

资13亿元、21公里的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

黄河全长5464公里,而开封就处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黄河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后,进入广阔的平原,因平原的地势平坦,河水流速降低,从中上游带来的巨量泥沙,便在此大量地沉积了下来。千百年来,经过中华民族历代祖先不断的治理黄河,提升和加固堤坝,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地上悬河”奇观。

为了全面展示黄河的历史、现状和悬河这一世界奇观,2021年12月,黄河悬河文化展示园项目开工,建设内容包括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演艺中心、休闲文化街区、文创中心、研学基地等,旨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通过揭示“悬河”和“城摞城”的关系,展示八朝古都开封“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城河历史文脉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巨大成就。

一座古城,八朝之都、六代省府、中原名城;一幅《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都的运河文明和市井繁华;一条黄河,从开封头顶流过,创造了神奇的“悬河”奇观,也留下了典型的“城摞城”遗存、千年未动的城市中轴线。在开封这片热土上,家国城河演绎了数不尽的精彩故事,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也为开封文旅文创高质量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根本遵循,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作,持之以恒推动文旅强市建设走深走实。

明确战略定位。确定了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高质量实施“一带(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一城(宋都古城)、一馆(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一中心(国际黄河文化交流中心)、一讲述地(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一批标志性项目。其中,在全省率先建成的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长21公里,总投资13亿元,以黄河大堤为轴线,集文旅、生态功能于一体,规划了“一轴、一带、两线、三片区、十五个景观节点”的总体布局。

积极谋划建设项目。一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库。小宋城二期、清明上河园三期、开封府二期、顺天门遗址博物馆项目、东坝头黄河湾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有序推进考古发掘。持续推进州桥汴河遗址、东水门、大南门瓮城和朱雀门遗址等的考古发掘工作,为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奠定基础。

创新保护理念,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修订完善《北宋东京城遗址保护规划大纲》,编制印发《开封市“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开封市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总体规划》《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开封段)建设保护规划》。完成开封大南门、宋门、曹门城墙贯通与环境整治工程方案设计和上报工作。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共获批专项资金3753万元,编制完成国省保规划2个、工程设计方案9个、“三防”方案11个,完成文物保护维修工程9处。全年累计开展文物安全检查30余次,查处并整改安全隐患20余处。州桥遗址、顺天门遗址本体保护工作顺利推进,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封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全省唯一。

突出黄河文化生态修复。开封自古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占全城的15%,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水源来自黄河。通过实施“六河连五湖”宋都水系工程、“一渠六河”项目,贯通城内城外水系,北方水城风光凸显。柳园口、黄河湾风景名胜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依托黄河生态文化资源,在全省率先建设了总面积3876亩、总投资13亿元、21公里的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

打造沿黄文旅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近年来,开封认真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文旅产业这一开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柱石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大众旅游·美食系列·十城”。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998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7.88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25.43%和15.07%,跑出了文旅复苏“开封加速度”。携程发布2023年全国旅游“十大黑马目的地”,开封位列第一。

突出高端引领,构建文旅融合推进体系。明确战略目标,按照前瞻三十年、干好前五年的思路,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精准对接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确定开封市“一都一城”战略目标,即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高标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到2025年,力争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以上,全市游客接待量达到1.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增速、旅游收入增速位居河南省前列,城市文化软实力、经济硬实力、国际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开封样板”初步成形。

发展全域旅游,推动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结合“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文旅品牌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实现新突破,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非遗传承保护展示创新推进,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黄河湾、夷门新州、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等10余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旅游取得新进展,沉浸式文旅业态和智慧旅游渐成规模。此外,开封积极完善宋都古城“全城一景”新格局,打造“一城宋韵 东京梦华”城市IP核心展示区。坚持“五个全域”,按照“城市即公园,旅游即生活”理念,发挥宋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把文化元素、休闲业态全面融入“四厢二十坊”建设,植入商业设施、产业园区、街区社区、公园绿地,推动城市更新,强化旅游赋能,打造主客共享的高品质幸福生活新空间,把宋都古城建设成特色浓郁的文化大公园。

加强文化交流,提升开封影响力。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实践,开封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黄河文化和宋文化为内核,开封打造了21个研学基地(营地)、22家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300多节研学课程、5条研学精品线路、5000人次日接待能力的“研学开封 知行中国”研学旅行品牌体系,培育了1个国家级、6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8个夜间文旅消费片区的“大宋不夜城”夜间文旅品牌体系,新培育1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4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8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1个省级休闲观光园、2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深情凝望这条大河,开封儿女充满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珍爱之心,文化自觉更加清晰,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开封儿女将凝聚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以最浓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做好古城保护与修缮这篇大文章,走实走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持之以恒推动文旅强市建设走深走实,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高标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绚丽篇章,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开封日报社 全媒体记者 岳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