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筑巢引凤”凸显银川求贤之志

2024年03月24日  本报评论员

人力资源是一座城市的基础,优秀人才是一座城市的底气。“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之“筑巢引凤”活动,再一次对外传递了银川市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更反映了这座城市的进取心和拼搏心,为更多学子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在就业上实现“双向奔赴”,在事业上做到“休戚与共”。

人才基础是深入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的先决条件。在产业发展上,银川拥有多项“单打冠军”,这就是以人才为基础的创新成果。如果要实现产业经济的整体升级,仍然要靠丰沛的人才基础。尤其是支撑“三都五基地”建设的“人才池”,要通过靶向引才、定点育才、定量储才的系统方式,才能让银川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为人才提供友好的舞台。人才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和科研能力,这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并将其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的关键。但从一个思路转化为生产力,再将生产力变成价值,过程必然充满艰辛。如果不能为人才提供宽松友好的发展环境,让人才潜心于事业,相关产业可能就会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引才是关键,但让人才留得住、做得好、干得动,更是未来需要长期发力的环节。任何一项工作跟不上,都会导致引才困难。在这项系统性工作上,我们要拥有慢工出细活、不急功近利的耐心,更要对银川的人才工作抱有足够的信心,这样才能迎难而上,打开更生动的局面。

真诚是招才引智工作的“必杀技”。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中,我们必须清楚自身的优势,更要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只有明白我们的底线在什么水平,才能让天花板越来越高。对于那些愿意留银发展的人才,我们要倍加关爱、事无巨细。存量的政策工具要用足用到位,潜在的政策空间要留足留充分。让广大具有创业情怀的学子,最大程度地感受到银川的诚意,以及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我们也许没有最好的物质条件,但却能塑造最好的发展环境,拿出诚意,才能实现“感情留人”,让更多人才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疆拓土。

目前正处于“金三银四”春季招才引智黄金期,不仅是银川,各个城市都各显其能,主动投入到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我们需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不断借鉴优良经验,与更多城市展开联动,承接溢出的人才,用活外地的人才,做出一条健康高效的人才链条。以更开放的城市胸襟,更真诚的城市态度,将“筑巢引凤”塑造成银川的城市名片,为银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