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清明假期来临之前,银川多家景区可免票进入。从4月1日到3日,部分景区出现了人潮涌动的场面。前不久,宁夏刚刚发布整体优惠措施,自2024年3月25日至2024年4月30日,宁夏95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实行免首道门票优惠。
景区免票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周围的居民,他们去景区短途旅游,可能只是少了一个动机,而免票不仅给了他们一个“动机”,更显示出了“门票经济”背后的市场逻辑。
观点①
省钱是硬道理
如果问哪一类群体是景区更能挖潜的对象,那无疑是本地游客。与跨省乃至出境旅游相比,“本地人游本地”一方面可以节省游客时间,减少游客的经济成本,再者就是可以多次游、重复游,在方便游客放慢节奏、细细品味,进行深度体验的同时,还能为景区在旅游淡季带来更多的人气和消费。
如何更能吸引本地人前往游玩?首先要有品质过硬的文旅产品,其次还要有更多的“手段”,比如免票。全家人出游,光门票就得支出上百元,甚至几百元,再加上在景区内的消费,吸引力的确有限,这就让一些本想去游玩的本地游客失去兴趣。
这时候就需要给本地游客一个“动机”——免票。鼓励景区通过阶段性的免票活动,激发部分群体的出游意愿,让大家更愿意去本地景区玩。在免票之后,很多本地游客会选择利用相对充裕的时间,多次探访,进而带动餐饮消费和交通消费等,增加文旅产业收入。
除此之外,游览人数的增加还将倒逼景区提升管理能力,增加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让更多本地旅游景点变成“热门”景点,进一步提升银川市旅游产品整体水平,从而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旅游体验。
观点②
“门票经济”价值何在
相对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虽然也依托门票盈利,但是得到的情绪价值完全不同,这也让消费者不得不算账,一次出行到底能否值回票价。从宁夏目前的景区资源来看,门票经济短期内无法改变,吸引游客就要让票价更值。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带给游客更多的情绪价值,“门票经济”才更可持续。
景区通过免票的活动,可以培养一大批体验式旅游的受众,让复购率不高的观光旅游,成为常看常新的产品。在这方面,银川和中卫已经有了很好的案例,但也同样面临着创作瓶颈和演出资源的匮乏。
这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更多的服务业会因此找到市场,包括演艺市场在内的绿色经济,会在景区“门票经济”的基础上蓬勃生长,更让一大批愿意投身创意产业的年轻人,能够留在银川,留在宁夏,真正让城市文明和标签积淀得更加深厚。
换句话说,“门票经济”不应该成为门槛,应当成为一种让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的源泉。从旅游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门票应当成为彼此支持的桥梁,而不是筛选客户的条件。
观点②
“景区免门票”积累好口碑
景区的宣介,离不开好口碑。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游客在前往一地前,会详细查询对这里的评价,包括官方与民间的声音,都会影响到游客的抉择。对于很多本地居民来说,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他们可能并不了解或熟悉自己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提供免费票可以让更多的本地居民走进景区,亲身体验和了解这些旅游资源,从而增强他们对本地旅游资源的认知和推广意愿。
在旅游淡季或者工作日,面向本地居民免门票,景区可以借此积累更多粉丝,用他们的口碑传播,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种来自民间的口碑传播方式,往往比传统的广告宣传更加有效,因为它来自于真实的游客体验,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此外,通过向本地游客提供免费票,景区可以在保证一定客流量的同时,减轻对外部游客的依赖。这有助于平衡旅游业的季节性波动,降低旅游业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敏感性,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吴戈 刘薇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