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日常礼仪》
作者:曾亦 陈姿桦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2月
中国古代礼仪,影响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在写作本书时,一方面注重以浅近的语言叙述古礼的精义,一方面又以历史与哲学的视角将其与当代人的生活、西方礼仪比较勾连,在古今之变中,引导读者把握礼仪的精髓。
中国是礼仪之邦。早在原始社会,古人就形成了对天地、对先祖、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西周时期,中国古礼趋于成形,对后世的礼仪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西周时建立的礼乐制度,不但成为整合社会与建立秩序的主要手段,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起到了有益指导和规范作用。《古人的日常礼仪》分为四章,分别从4个方面对古礼及相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首章,作者追根溯源,从礼的基本概念、起沿、功能、原则等方面,一一为读者进行解答,使读者对古礼有了整体性认识。
次章专门介绍了古代的拜礼。古人行礼,莫不有拜,在作者看来,拜是古代礼仪的基础,不了解拜,就不能真切还原古人行礼过程中的诸多仪节。古代拜礼名目繁多,作者就跪与拜、揖与拜、拱手与拜等的异同进行分析,并对拜礼中最有代表性的空首、顿首、稽首作了生动描述,对诸拜礼的仪容、运用场合,也都进行了深入解释。可以说,阅读本章后,读者能够对古代的拜礼了然于胸。
第三章是本书的重点,对古人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用到的相见礼、成年礼、士婚礼、饮酒礼、士丧礼与家祭礼六种日常礼仪,予以清晰解读。这六种礼仪涵盖吃穿用度及婚丧嫁娶等方面,是百姓生活中维系情感、增进友谊的必备之礼。在古代,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见面,会有特定的礼仪;到了现代,许多繁文缛节随着时代迁演发生了诸多改变,书中提到的成年礼、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如今大多早已不复存在,但古人的舐犊之情,却鲜活地烙印在书页间,每一次读来都令人动容。至于古代的婚礼,更是颇具仪式感,要经过一系列步骤,才能真正完成一桩婚姻大事……整章读下来,笔者对古人的生活智慧和乐观态度有了全新了解,敬佩之情也不禁油然而生。
总体而言,本书在讲解古礼时,不只简单地对相关礼仪进行复原,更是对其深厚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从而让读者在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中,进一步懂得古人在特定场合行特定礼仪的用意,加深公众对古礼的认识。不得不提的是,年代久远的古礼有的被后人传承了下来,有的则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隐没于历史的故纸堆中,且日渐式微。为了强化对中国古礼的整体认知,本书特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文字阐述与礼图绘制相结合,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辅以生动形象的行礼图,对古人的各种礼仪予以精彩的可视化解读。借助这种亦文亦图的诠释,古礼的丰富样貌也得以传神地呈现。作为一本通俗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礼仪读本,本书力求用易懂的方式对古礼进行再现与解读。为此,作者在深耕典籍著作的基础上,参照历代文人的见解,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思考。
古礼在不断演进中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让礼仪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如何让礼仪指导日常行为?在这本书中,读者或许能找到答案。
刘小兵(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