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梅花一溪月》
作者:潘小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更是对童年故乡的回忆。作者采用抒情手法,将故乡风物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描述再现给读者,语言清新俏皮,童年生活的生动和亲情的温馨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书中对乡土人情的描写栩栩如生,充满烟火气,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陆放翁有诗云:“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由闲闲翻阅、随性浏览,至兴味盎然、心醉神迷,终至恋恋掩卷、回味犹甘,笔者才蓦然惊觉,时光的节拍早已由料峭轻寒、红梅傲绽暗换为微雨荷翻、榴花欲燃矣——此可谓书不负我,我亦不负时光吧。实际上,笔者想强调的是,《一树梅花一溪月》这本散文集委实笔触细腻、诗意盎然,字里行间乡愁缱绻,犹如画卷,直教人油然生发“今夕何夕,遇此佳作”之慨。
在书中,作者恰到好处地采用了双重叙述视角,即一方面以童年的我——一个乡村小姑娘的视角忆往事、吐心声、抒真情,另一方面,又以成年的我——一名媒体记者兼作家的视角去追念、去审视、去反思,在铺陈描摹与今昔对比中,表达对故园山水、民俗风物、乡野美食及桑梓情深等的深深眷恋、浓浓乡愁与殷殷祝福。
岁月流转,童年永恒——那些有趣的游戏、无邪的欢笑、奇异的幻想、懵懂的心思……如今都化成一篇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美文,在馨香的纸页间诉说着永恒。全书有四辑,自《白鹅王子》开篇,由一幅“小姑娘撒腿跑,大白鹅展翅追”的“乡路晨趣图”,引领读者愉快步入作者年少时代的家乡,去领略、去感受、去体悟那一方天地的山水之美、民风之淳与孩童之趣。仅以第三辑“翩翩小儿郎,骑马上学堂”为例,小伙伴们春斗碧草秋斗蟋蟀,将铁环滚成风火轮……可谓童心纯纯、童真满满、童趣多多,直读得笔者这名“中年大叔”含泪微笑,世虑全消——童年,竟是个“全科医生”呢,它能治愈我们的一生。
在童年的视角之外,作者又以历经风雨沧桑的他乡人视角回溯自己的精神原乡,叙事中见热爱,描绘中溢深情,对比中透思考,追忆中蕴哲理。谁又能想到,曾经难见一口荷塘的小村,如今却处处荷叶田田、荷花亭亭,而有着花儿一样美丽名字的梅村,从前不曾植过一株梅,现实的图景却是“小溪边,梅花灼灼,映照得村中的溪水也晶亮了几分;梅花公园,白梅红梅,竞相绽放,映衬着村人的脸庞,也靓丽了几分”呢?最是人间烟火暖,最是乡愁若酒浓。作者笔下的故乡梅村,既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又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全书语言质朴而清新,明快又典雅,似溪流婉转,若花开嫣然。“村里的小芳们,穿梭在楝花风里,踢呀踢,跳呀跳,笑呀笑,一个个人比花还娇。”寥寥几笔,融情绘景,景中见人,如梦还似画,细品韵无穷。作者常慧心独具地运用叠词、双声叠韵等,情趣横生,极富音韵之美。譬如,她写村井,“一年四季,水漾漾,情满满”;她写家中的映山红,“一年年,枝枝缀锦,朵朵流霞,似乎,人间的一切欢聚、离散、喜悦、悲忧,皆坦坦荡荡,也不胜缠绵”……至于修辞及对古诗文的引用、化用等,更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于此不再一一赘举,诸君得闲不妨细品,或会惊喜多多、啧叹连连。
刘敬(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