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政协调研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

2024年05月16日  吴戈

本报讯(记者 吴戈)5月15日,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农工党界别委员工作室成员等,围绕“银川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开展调研,了解相关政策体系的制定和完善情况,建筑垃圾处置能力情况、生活垃圾分类流转情况、工业固废消纳应用情况等,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建议。

2023年,银川市聚焦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难点痛点,以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主线,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18家,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5%。在农业固废全量利用方面,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8%,全市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184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3%。在破解生活垃圾资源利用难题方面,印发《银川市城市(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南(试行)》,明确各类场所垃圾分类评价标准,实现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4+X”模式,银川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00%,同时,将垃圾“直运站、中转站”打造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二次分拣回收点,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全品类收集。除此之外,我市还在建筑垃圾减量利废,打造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基地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银川市无废城市建设。

委员们建议,银川要继续锚定“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推动更多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在本地落地建设、投产见效,不断拓宽工业固废利废渠道。不断优化布局建设建筑垃圾中转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体系。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建立定期入户调查走访、积分兑换、奖惩、公示等相关制度,参考外地先进经验对垃圾分类进行全方位监管,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