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解民忧 暖民心

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

2024年05月28日  滕戈 张可 刘旭卓 梁小雨 肖梦琪

鲁银城市公元小区新建的电动车车棚(5月27日摄)。 本报记者 刘旭卓 摄

“光明大妈”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5月27日摄)。 本报记者 梁小雨 摄

高台寺社区为老旧小区安装了乒乓球桌(5月27日摄)。 本报记者 滕戈 张可 摄

一把椅子、一张球桌……

社区“微更新”增添居民“小确幸”

本报讯(记者 滕戈 张可)为营造更加舒适、宜居的休闲生活环境,近日,兴庆区玉皇阁北街街道高台寺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结合民生微实事、群众意见收集等内容,为辖区老旧小区安装了便民休闲座椅、乒乓球桌等设施,为居民的生活增加“小确幸”。

在兴庆区凤翔园小区,一张崭新的乒乓球桌吸引了过往居民,小区里的“球迷”们高兴不已,纷纷点赞。“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我们需要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很少运动,时常觉得腰酸腿疼,社区配置的这台乒乓球桌方便了我们在闲余时间锻炼身体。”快递小哥马林华说。

“太高兴了,没想到社区真的帮我们实现了这个小小心愿。”居民王正义激动地说。老旧小区老年人较多,夏天经常有居民拿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聊天解闷,各式各样的凳子不仅影响环境美观,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社区网格员反映情况后,社区在实地查看、征求居民意见后,为各老旧小区安装了休闲座椅共计10把。

据了解,今年高台寺社区党委坚持在为民服务上下功夫,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广泛征集群众的“微心愿”,建立责任清单,积极争取资源支持,帮助解决群众的小小心愿。截至目前,共完成安装休闲座椅、乒乓球桌、电子门禁,为老年人上门认证,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等23件居民“微心愿”。

居民电动车入棚

齐商共议平台“议”出百姓幸福感

本报讯(记者 刘旭卓)“家门口现在建了这个电动车棚,再也不用担心电动车在室外风吹雨淋了,不仅解决了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还提升了小区整体面貌。”近日,看着自己的电动车入住“新家”,鲁银城市公元小区居民李荣欣喜点赞。而在一年前,小区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改变,源自“鲁事有约”协商议事平台。

“没地方停车,一下雨车座也是湿的,太糟心了。”“想充电没地方充,接送孩子还必须得用电动车,这可咋办呢?”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鲁银社区党委书记钱超还清楚地记得电动车棚未建成前居民跟他诉的苦。

想办法立即解决!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后,鲁银社区党委牵头,依托“鲁事有约”协商议事平台,凝聚辖区物业、党员和居民群众力量,多次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迅速推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停车区域的规划要提前做好居民意见的征集。”“充电桩配置要充足,停车区要加盖顶棚防雨防晒。”在“小区物业关于非机动车管理服务整治提升相关问题”沟通协调会上,居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言展开激烈讨论,对停车位改建方案不断进行优化。

最终,方案很快落地见效,短短半个月,楼前的车棚已经交付使用,既改善了门前绿化斑秃问题,又解决了居民非机动车停放、充电的需求,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物业公司已完成小区内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改造11处,增设充电插口800余个,加装非机动车车棚2个,切实解决了居民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鲁银社区的“鲁事有约”协商议事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使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促使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逐一解决。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以来,该平台就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协商20余次,增加小区地库临停车位246个、绿篱及绿地秃斑补植44处、增划消防标识线17处。

我可以,我有空,马上到……

“光明大妈”服务群众随叫随到

本报讯(记者 梁小雨)在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光明社区,人们能常常看到一群身穿红马甲、肩戴红袖箍的银发老人,三五成群地穿梭在林带广场或是背街小巷,服务百姓,发挥余热,形成了社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呼她们为“光明大妈”,面对居民们的需求,她们做到了“随叫随到”“周到服务”。

“好的好的,我有空,马上到!”这是一个和光明社区合作很久的“老朋友”任秀芳常说的一句话。在社区人眼里,她热心且总是无怨无悔,干什么事都有条不紊。作为一名志愿者、楼栋长,小到政策宣传、安全排查,大到邻里纠纷、社区治理,一个电话,她都会帮忙解决。

“秀芳,你看这个垃圾桶放在这,垃圾扔得遍地都是,夏天的时候流污水,味道很大,还容易产生蚊虫。”“2单元那边又私拉电线,你帮忙去和他们说一下。”任秀芳所居住的燃料楼小区没物业,小区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很多问题都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任秀芳作为楼栋长,第一时间到社区参与报名,成为了目前小区垃圾清理“带头人”,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以“光明大妈”为切入点,迅速成立志愿服务队。任秀芳尽自己所能带动居民齐心协力创建美好家园,无形中激发了居民的自治活力,打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为社区网格化治理增添新动力。

在光明社区,像任秀芳这样热心公益的老人还有很多。她们有时候是扮靓城市的“美容师”,有时候是调解纠纷的“和事佬”……虽然身份时常转换,但她们却有个共同的称呼——“光明大妈”。她们身穿红色马甲,充分发挥“人头熟”“门儿清”的优势,参与入户宣传、平安巡防、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为平安和谐社区贡献基层力量。目前,光明社区这支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已有固定成员15名,自成立以来,共计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

光明社区党委书记夏巧春介绍,接下来,光明社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设更多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退休老人在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持续向社会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

社区成立10支志愿服务队

残疾人有了“靠得住”的服务

本报记者 肖梦琪

“我家孩子由于自身残疾原因,平时不爱出门,到陌生环境会焦虑,情绪不稳定。通过参加社区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开展的活动,让我看到了志愿者对孩子的耐心、爱心,感谢社区提供这样的平台,你们就是靠得住的家人。”近日,残疾儿童家长孙艳容向兴庆区玉皇阁北街街道高台寺社区表达了感谢。

近年来,高台寺社区先后成立了红色先锋、流动剪刀、爱心启航等10支志愿服务队,专门为辖区121名残疾人定期开展帮扶活动。5月27日,流动剪刀志愿服务队和爱心启航志愿服务队在社区精神文明专干曹亚丽的带领下,来到了残疾人黄阿姨和李叔叔家中进行义剪、义诊。志愿者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并进行各项检查,耐心解答他们关于健康的各种问题。

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也来到辖区行动不便老人家中清扫房屋,大家分工合作,擦玻璃、清厨房、扫卧室,帮老人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真心感谢你们,我平时扫地腰都弯不下去,更别说擦玻璃,你们帮我擦了玻璃,感觉房子敞亮多了。”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王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连声道谢。

今年以来,高台寺社区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6次,为残疾人解决了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尊重。“我们将继续优化创新关爱残疾人工作,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及时收集和反馈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高台寺社区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