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造有“智”转型有“数”,银川经开区——

以智能化升级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

2024年06月03日  闫茜

6月2日,走进宁夏盾源聚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石英坩埚智能工厂,依托转向单元和运输车传送链、刷埚机等形成的全自动磨切线,石英坩埚在流水线上自动运转。“数控切断机床、自动成型熔融机等关键设备都采用自动校正功能,操作时若设备出现参数设定不准确,会根据坩埚厚度、尺寸自行调整。”宁夏盾源聚芯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锻造“中国芯”的制造企业,宁夏盾源聚芯是国内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拥有完全知识产权,从大直径硅锭到精密硅部件制品,覆盖半导体应用材料与部件上下游的企业。企业先后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拥有技术发明专利54项,产品远销美国、德国等国家。

让制造有“智”转型有“数”。对于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的银川经开区而言,“新质生产力”虽是个新名词,但已经成为企业拓宽新赛道、焕发新活力的“强引擎”,也成为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向新力”。智能生产、智能装备、智能管理、智能物流、智能仓储……在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智”元素随处可见,贯穿全工艺流程,使生产效率提高了近5倍,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近30%。

“从来料到出库,生产线上只有寥寥几人,真正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成为劳动生产率和人机比例的行业标杆。”宁夏中环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是业内最大的单体太阳能级单晶硅投资项目,前期建设时,宁夏中环通过“定式+深蓝”制造方式进一步实现智慧化生产,开创性布局全球领先工业4.0智慧工厂,如今,项目已入围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在制作工艺方面,宁夏中环以集控系统提高人机配比,单晶集控模块劳动生产率同比提升146%,较行业水平提升48倍。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研发的远程控制端采用集中控制系统,从工厂建立初期每人操作4台设备,到目前每人操作192台,生产效率直线上升的同时,也实现人员效率最大化。目前,宁夏盾源聚芯、宁夏中环等企业已成为制造企业最“智能”的典范,催生出众多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的新业态新模式。

今年以来,银川经开区积极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等,以培育试点示范提升传统产业、企业对算力的认识,激发企业主动开发算力应用场景,逐步改变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想转”“不能转”的难题,带动产业整体向“数”发展,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