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广袤苍茫、牧场生机勃勃、羊群悠然游走……因为剧集《我的阿勒泰》的热播,让拥有自然清新原生态画卷的新疆阿勒泰地区着实火了一把,而这份“诗与远方”背后的松弛感、治愈力更是抓人,能够展现出一种抚慰人心的生活力量。银川有没有属于自己的“阿勒泰”?显然是有的,只是呈现的形态不尽相同。通过学习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依托自然、人文与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打造“向往的生活”,展现银川特有的松弛感与治愈力,其实就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新引擎、新路径、新赛道与新热点。
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住宿业与观光农业、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民宿+”的发展模式,能够充分挖掘所在区域的自然、人文与产业资源,从而形成以民宿为核心特色的文旅休闲体验场域。今年以来,银川市以产业发展规划为牵引,以产业项目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赋能乡村振兴。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及三产融合项目14个,预算总投资8639.49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各级各类资金投入支持我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比如打造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乡村民宿16套、永宁县胜利村招商吸引第三方投资打造民宿,发展小院经济等。此外,还在兴庆区月牙湖乡海陶北村、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贺兰县洪广镇金山村、灵武市郝家桥镇永清村4个村组开展高质量庭院经济试点工作。以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为例,在发展民宿经济的基础上,瞄准高质量庭院休闲旅游项目,积极探索“葡萄酒+民宿旅游+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在示范创建上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力拓展增收渠道。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格外需要找寻可以宣泄压力、寄托情感的休憩空间,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追寻“诗与远方”时,近郊游、乡村游成为“平替”,这也为庭院经济、民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因此,要在增强农旅融合发展认识的基础上,依托我市特色优势农业,创新培育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休闲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发展民宿经济方面,首先要推行“民宿+”发展模式,形成“住+N”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尤其要注重结合区域特色,开发本土化、趣味性的情景体验项目,增加体验性强的民宿旅游产品供给。其次,要将民宿开发建设与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统筹规划,形成配置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发展态势。第三,要积极推进融合发展与产业升级,做好“民宿+”“+民宿”工作,打造优质民宿品牌。另外,要重视乡村旅游住宿人才的培养,加强管理、运营、服务等各环节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体验感。当然,在形成产业规模的同时,还要制定团体标准、出台管理规章,引导行业打造一批示范作用好、市场评价高、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庭院休闲旅游项目。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文旅深度融合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要依托银川的自然、人文与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借助现代科技和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多元新业态,激发乡村旅游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从而打造极具银川特色的“向往的生活”,满足大家对松弛感、治愈力的追寻需求。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