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建成社区食堂等28家为3万多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办好“食”事让老年人近享幸福“食”光

2024年09月11日  李阳阳

“今年,西夏区又争取自治区、银川市专项资金共计542.41万元,实施了新建、改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项目11个。预计今年年底,西夏区社区食堂将达到39家,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原居安养的愿望。”9月10日,西夏区民政局局长金玲说道。

据了解,西夏区现有常住人口45.6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5.1万人,老龄化率为11%。为进一步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扩面增效,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自2021年以来,西夏区依托社区基础设施,综合考虑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通过新建项目、整合资源、提升改造等,已建成社区食堂(老饭桌、助餐点)28家,为3万多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一日三餐 暖心暖胃

“今天食堂准备了六菜一汤,有荤有素,主食是米饭、花卷、蒸包、馒头。”上午11时30分,走进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食堂,食堂师傅一边炒菜一边招呼着来食堂吃饭的老年人,干净卫生的厨房里弥漫出阵阵饭香,刚出锅的红烧带鱼、地三鲜正冒着热气。

翟靖巷社区党委书记杨晓梅告诉记者,今年8月,翟靖巷社区利用闲置空间开办了这间社区食堂,覆盖辖区30个居民小区,社区食堂可同时容纳100人用餐。社区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配餐服务,每日提供早、中、晚三餐。截至目前,已有82名老年人报名在食堂用餐。

“一粥一饭,一日三餐,饱的是胃,暖的是心。社区食堂的环境、卫生不错,饭菜也很合口味,清淡不油腻。社区食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饭,真是方便。”居民薛宝顺说道。

“社区食堂”不仅让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也让附近的上班族享受到了实惠、便捷的就餐服务。杨晓梅介绍,下一步,翟靖巷社区将继续以社区食堂为切口,用心做好不同群体民生服务工作,真正把暖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开在家门口 便民利民是核心

“我们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为抓手,将社区食堂建设纳入辖区养老服务建设‘一张蓝图’统一谋划,在社区食堂建设选址上,优先向居民聚集区、学校集中区、保障薄弱区、需求旺盛区靠拢,争取以最小投入实现最优效果,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养老助餐服务。”金玲说道。

据了解,西夏区社区食堂按照“身份识别、区别服务、阶梯收费”的原则,根据老年人情况分类施策,对助餐服务实行差异化优惠政策,对前来就餐的老年人进行登记或实行电子化管理,对60岁以上普通家庭老年人实行低于市场价格收费,对90岁以上以及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实行免费或半价就餐,充分发挥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让老年人享受看得见的实惠。以翟靖巷社区食堂为例,该食堂推出“亲民价 ”和“公益价”,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可凭借相关证件办理优享卡,享受每餐2元~3元的优惠。80岁以上老年人根据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定价,按照半价收取。9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特困、失独老年人免费用餐。

监管不缺失 “造血”不停步

社区食堂,既要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又要让群众吃得长久,监管和造血缺一不可。

据西夏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马小莉介绍,西夏区社区食堂后厨在建设初期严格按照明厨亮灶标准进行打造,将社区食堂食品处理区环境、加工过程、备餐分餐、清洗消毒、食品原料贮存等重点环节一一对外展示,接受全方位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原料控制、食品留样等制度。不仅如此,西夏区民政局还会不定期联合消防、市场监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对社区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状况、食品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等进行督查、暗访。

为了确保社区食堂运营可持续,西夏区民政局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区食堂发展周边学生、建筑工人、企业工作人员等“市场客户”,针对多元群体提供餐食供应,扩大服务范围,让社区食堂既能满足“老年人的胃”,同时能抓住“年轻人的心”,解决了单一老年食堂受众面小的问题。另一方面,由政府出台纾困扶持具体措施,减少社区食堂经营者的前期投入,同时每年对社区食堂服务质量、硬件设施、就餐人次、就餐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考核,并根据评估考核等级分别给予奖励补贴,一改过去老年食堂“自我造血”功能弱、持续发展前景差的发展窘境,变“输血”为“造血”。

本报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