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2024年09月26日  皇甫世俊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三都五基地”,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定伴随着科技创新的支撑,尤其是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需要科技创新助力赋能。

银川的出路在产业,我们的增长点在工业,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最为典型。碳化硅是宁夏的优势产业,世界碳化硅看中国,中国碳化硅看宁夏。然而,传统的碳化硅原料生产,带来的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附加值很低,企业始终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天花板肉眼可见。近年来,通过企业的努力,银川市碳化硅制成品制造实现了质的提升,在精密制造、化工生产、定制化零件的制造中实现诸多突破,甚至突破了“卡脖子”的技术壁垒,生产出了附加值高、良品率高,并可以根据下游企业需求定制的组件。从单纯生产原材料,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精细化产品,科技创新的投入和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不仅是在工业领域,农业和商贸领域也有着巨大的科技创新空间。在葡萄酒酿造工艺中,通过对陈酿罐制造的技术突破,衍生出了陶瓷陈酿罐等创新产品和工艺,让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有机会从橡木桶中走出来,形成更有特色的风味,为“紫色名片”加上了浓烈的科技标签。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形成了消费级高端陶瓷等创新产品,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生态,提高了科技创新的转化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土特色农产品,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实现了迎合不同消费场景,塑造更多消费理念的新产品。通过大量的网络营销和品牌塑造,加大了企业周转的速度,积累进一步投入科技创新的实力,形成了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提升银川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是一项高度严密的系统工作。从人才的培养引进,到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改革是我们工作的关键,要通过科技创新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人才的工作干劲,让更多科研团队以科研项目为载体,落地银川、服务银川。通过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平台,让科研成果从知识财产不断转化为可商用、可量产的生产力。通过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协同攻关,集中力量办大事。如此日积月累,银川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才会更有底气,从而在全社会塑造出尊重科技创新、崇尚科技创新、勇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为银川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创新力量。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我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越广越深,今后得到的回报就更多,才能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多点突破之下,银川经济发展的韧性必然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压力的抗压性就越强,也将书写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银川篇章。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