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鱼鲜美,虾蟹肥,收获忙。9月中下旬正是鱼蟹捕捞季,走进贺兰县各地,一个个生态养殖区里鱼蟹欢跃,渔民忙着捕捞、销售,处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
贺兰县得黄河灌溉之利,沟渠纵横、湖泊棋布,适合渔业发展。近年来,贺兰县积极发展设施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推广河蟹、鲈鱼、南美白对虾等品种的工厂化养殖,推进大黄鱼、鳜鱼、南美白对虾等品种的技术攻关,在提升常规鱼品牌效益的同时推进名优鱼扩量增收,促进当地渔业高质量发展。
在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的宁夏凯弘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一只只鲜活的对虾被捕捞出水。“今年的产量大概是6万斤,从6月初就已经开始销售了,销量很可观。”该公司负责人黄凯介绍,目前养殖基地占地面积300亩,有60个养殖棚,每个养殖棚约300平方米。通过小棚养殖,可以有效把控水温、调节水质,养出来的南美白对虾不仅肉质细嫩,且鲜甜美味,最大的个头可达到17厘米至18厘米。
9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的宁夏虾蟹集散中心,只见工人正在进行捕捞,一只只活蹦乱跳的螃蟹被倒入网袋包装后发往其他省市。“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贺兰螃蟹膏满黄肥、口感细腻的优异品质。”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贺兰县螃蟹养殖面积1.3万亩,预计产蟹900吨。为了让贺兰螃蟹品牌更响亮,立岗镇投资1500万元建设宁夏虾蟹集散中心,可容纳1万公斤螃蟹,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今年,贺兰县引进银川首批虹鳟鱼和罗氏沼虾,水产品总量预计达到6.4万吨左右,占银川市总量的约80%。
本报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