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唱起来

2024年10月21日  张翼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会拉二胡,给秦腔自乐班伴奏,是个好手。多年前,为了“进修”二胡技艺,曾经到西安的各处自乐班取经。那份挚爱,让人感佩。我的高中副校长,会唱秦腔,在秦腔自乐班拿起话筒,声震云天,是县城里知名的民间大腕。月照青山、霓虹亮起之际,十字路口某大型超市门口的秦腔自乐班华丽上演,给辛劳了大半生、到县城颐养天年的老人们带去无尽的欢乐。露天演出,车来人往,和熟人旧友一起站着听一段又一段民间高手的秦腔联唱,胜过醇酒千杯。

我的高中同学,很多在西安,只是大家都忙,各自刨挖日子,不曾有机会相见。带着孩子去城墙下散心,远远的歌声传来,是一首久违了的民谣,木吉他震响的声音,经过城墙门洞的回环交错,有一种钝钝的质感。走近了,已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唱歌的是素面朝天的女孩子。周围大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也不乏如我一样的旅人。有合唱的、凝思的、和身边同伴低声交流的,古老的城墙,窄窄的门洞,也算精致演唱会。不经意间瞥见老同学在人群中习惯性地扶扶眼镜,招招手,笑一笑。

歌声如丝如缕、如泣如诉,时而激越,很少嘶吼,一把木吉他加上架子鼓、手鼓,小小乐队的组成,看起来和我家乡秦腔自乐班的伴奏差不多,素雅、简单,没有花里胡哨、不费太大周章,然而该有的一样不缺,奏出的都是雅乐。秦腔靠“吼”,民谣靠“唱”,都是表演艺术,不必分出孰优孰劣。

白天在城墙下的公园里,在大雁塔下的亭子间,也有很成规模的秦腔自乐班悠然唱响。只是,还很少见有到城门洞下唱秦腔的,这可能跟两种艺术对环境、回声和气氛的需求差异有关,秦腔更适合在开阔地发散而歌,而民谣,则适合在相对闭合区间呢喃静享。现在街头还有个体歌手一把吉他、一个音箱弹唱谋生,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想想看,这里其实有着让人着迷的翻转与融合,城墙下公园里的一段秦腔,和城门洞中一首民谣,停下脚步、驻足谛听,都在为城市生活注入缠绵与深情。

阳光普照或是夜幕降临,小县城的老秦腔,城墙下的新民谣,唱起来就好听,被挽入怀中的,是怦然跳动的心灵,是孩子随着节奏起舞的身姿。“回去好好练练吉他,你啥时候也来弹一首?”孩子的眼神有些期待。这话说得,二十年前的基本功早忘干净了。不过,孩子倒是说到了点子上,得请我的语文老师和副校长来城墙下拉二胡、唱秦腔、听民谣。

◆ 张翼(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