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很多读者而言,这本书掂起来沉甸甸的,不只是因为书本的分量和手感,更因为历史的厚重。全书从世界的运河讲到中国的大运河,从2500余年前春秋时期开凿的古邗沟讲到“诗路”雅意绵延至今的浙东运河。在谋篇布局上,以大运河的十大河段为叙事脉络,每一个篇章都罗列了不同河段两畔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风物及人文胜迹,更有文物、地图、照片、示意图等作为辅证。间或,穿插文人吟咏的诗句,使得运河的气韵更显灵动,仿佛它是活的一般。不知不觉,将人从现实中剥离开来,带回到上千年前,伴随着闹与静、盛与衰的演绎,走过一程又一程、一年又一年。
如果将读者比作游客,《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好比是一张描述详尽的导览图,标记着运河边上值得一观的景点,又似一个口才极好的导游,将大运河的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娓娓道来。有意思的是,书中的许多知识我们此前并不了解,却没有丁点的生疏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小时候听隔壁学识渊博的长者讲故事,讲关于一条河的历史,讲河道两边的四时风光,讲过去曾经发生的故事,讲它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改变……
不同篇章的内容自成体系,但又不是完全割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借着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为我们呈现了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中华历史和城市文明的缩影。而且这缩影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有过去,有现在,有沿革,有变迁,有底蕴,有特色。
千里运河,连通南北,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国人。古代南方的士子文人进京赶考靠的是它,商贾贩夫南来北往靠的也是它,堪比国之大者的漕运离不开它,就连乾隆六下江南,也是沿运河而往……历史书上抖落几片碎纸屑,十之八九就有多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与大运河有关。
我在读《伟大的中国大运河》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所在的城市慈溪,位于后海之南,是宁波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亦即是浙东运河的所经之地,故而看到浙东运河篇尤其读到介绍宁波的文字,倍觉亲切。作为中国大运河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浙东运河是我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西起杭州西兴,东至宁波甬江入海口,全长250余公里,将内陆的大运河与海丝之路相连接,为推动中外商贸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浙东何以繁华?便利的水运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非凡的意义与作用。据说,浙东运河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200公里航道,被称为“当代正在使用的活态的交通博物馆”。
正如大运河将沿线城市和风光串珠成链,自北向南,各显特色。本书将流动的大运河送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运河,对运河两岸的城市,对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功莫大焉。
潘玉毅(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