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西夏区

多维社会救助模式

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

2024年11月19日  李阳阳

“如今,在家就能享受理发服务,每月还有社工上门打扫卫生、晾晒被褥,节假日更有礼品相送,各类服务既周到又贴心。”11月18日,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小院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马某望着焕然一新的环境,满心欢喜地说道。据了解,近年来,西夏区始终将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铭记于心,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物质+服务”综合关爱救助模式,施惠民之策,行便民之举,持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织密扎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兜底网,有力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从2021年开始,西夏区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购买社会组织5家,建立群众“点单”、排困员“送单”、社会组织“接单”的“民需我应”服务模式,组织专业社工及志愿者对2300余户民政救助家庭进行精准摸排,充分了解特殊困难群众实际生活需求。据西夏区民政局局长金玲介绍,为破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难题,该局积极探索定制型救助新模式,围绕基本生活安全、长期照护服务及多样保障需求,定制“精准化评估、专业化照料、项目化服务”全方位服务模式,让老人不离家、不离亲就能享受到专业照护服务,实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基本情况精准掌握、基本需求及时满足”,不断提高特困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西夏区通过建立“一快三准”救助模式、规范救助流程等举措,使得救助资金发放更加精准。今年以来,西夏区补发提标资金32.32万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4133.01万元,惠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5500余人。

让“政策找人”,已成为西夏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常态。西夏区动员网格员、社工、志愿者等力量组建“排困员”队伍,主动发现疑似需要实施救助和帮扶的对象,并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各镇(街道),定期开展行政检查工作,加大社会救助申请受理、审核审批、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及动态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政策执行情况核查力度,检视工作短板、规范工作流程。值得一提的是,西夏区还以“集中宣传+分散解读”“理论讲解+现场答疑”“督导检查+入户推进”的“3+”模式,不断提高经办人员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个案处置能力。截至目前,西夏区已主动摸排群众683人,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377人,开展政策培训8场次,实现各镇(街道)行政检查工作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保障力度,针对困难群众不同需求精准施策,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金玲说道。

本报记者 李阳阳